首页 » 博弈论的诡计: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 » 博弈论的诡计: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全文在线阅读

《博弈论的诡计: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进二退一的策略

关灯直达底部

       前苏联时期,柯伦泰出任驻挪威的全权贸易代表。上任不久,柯伦泰为购买鲱鱼的事跟挪威商人谈判。

       谈判一开始,柯伦泰不动声色地伸出左手一个中指:“一位数,超过这个价,我到别的国家去买!”挪威商人瞪圆了眼珠说:“尊敬的柯伦泰女士,您真的太能干啦。这个价格只配去买鲱鱼骨头!”柯伦泰伸出左手小指:“不,刚才我搞错了,你的鱼价格还要压低一成!”挪威商人忍不住伸出手指叩叩桌面:“柯伦泰女士,这不是开玩笑!”柯伦泰慢怅地回答:“如果你诚心要做成这笔生意,我可以出两位数的价钱!”

       谈判眼看要陷入僵局了,柯伦泰苦笑着说话了:“我不能伤害你们的感情。我同意你们提出的价格。如果我们政府不批准这个价格,我思意用自己的工资来支付差额。不过只能分期付款。看样子可能要还一辈子偾了。”为了做成这笔生意,挪威商人只得将鲱鱼的价格降低到前苏联政府能接受的价格。

       柯伦泰在谈判中所运用的策略,可以称为进二退一,也就是在开始讨价还价的时候,明知自己的方案必然会遭到对方的反对,于是首先提出众多条件苛刻、不可达成的要求,极力将矛盾扩大化,使关键问题模糊化,从而引发更广泛的争议。然后,再退一小步,做出妥协的姿态,解决一些次要的小矛盾,牺牲一些次要的利益,展示出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髙尚”形象。这样,表面上达成了双赢,实际上进一步蚕食了对方的利益,实现其最初要达成的目标,最人化自己最迫切想得到的利益。

       在生活中,我们如果放宽一下视野,完全可以运用这种转换思维,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你是一位上司,某个下属看起来不会工作,接受了任务不知道如何完成,有没有办法促使他按你的意图去做?还有,你主持的团队老是扯皮,议而不决,有没有办法让他们早点儿做出决定?又如,你的孩子要吃巧克力,可是你不愿意让他多吃甜的,有没有办法让他满足于更有益健康的东西?

       答案当然有。你如果用进二退一的方式就可以应付上述难题,但是前提是必须提供不同的选择。不过与上述故事中自己进二,自己再退一的方式不同,我们要让员工或者是孩子自己“退一”。

       我们先看明智的上司该怎么做。你无法掌握日常事务的每一个细节,因而需要下属帮忙。你想激励他把项目的一大部分管起来,可是又不想放弃对整个项目的指导,该用什么办法呢?

       如果能够发现这其实也是一种博弈的话,那么最好的策略之一,就是给他们选择。比如可以对他说:“你看,我们的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我觉得由你处理比较合适。你看是用甲方法好,还是用乙方法好?”这里,谁是上司呢?下属会觉得自己是上司。其实,选择是你提出的,但下属有了选择权,就有了做主人的感觉,这种感觉会使他们更热爱工作、热爱公司,减少失职的情况。他们虽然责任更重,但是因为有了责任感,觉得自己所选的方案是最好的,因而也就会全力去完成。

       你的孩子闹着要吃巧克力,如果简单地拒绝,他肯定哭得更厉害。如果在拒绝巧克力的同时,又问他:“你想吃香蒹还是草莓?”孩子会重新考虑吃巧克力的合理性,重新估计形势。当孩子参加活动需要选择衣服时,父母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给他两套衣服,让他选择。但是要注意,小孩比成人更习惯于让别人选择,所以上述方法有时可能不是那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