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变态心理学 » 变态心理学全文在线阅读

《变态心理学》9.5 物质滥用及依赖的治疗

关灯直达底部

治疗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很多因素,如药物的种类、个人的个性特点及所拥有的资源等。尽管许多因素都会决定治疗能否成功,治疗方式还是得从多个角度出发,因人而异。采用医学手段戒毒或减少对药物的渴望和使用可能有所成效,但最好的方法还是行为疗法。对这些障碍的治疗强度应尽可能大,治疗时间尽可能长。对于严重的患者则需要住院治疗以帮其远离潜在的物质使用触发物。较轻的情况可选择日间住院或门诊治疗。尽管各年龄和社会阶层的人都可以接受治疗,但有证据表明,少数低收入阶层的个体有时很难得到足够的专门治疗。我们要扩大物质滥用治疗的范围,强调有证据支持的治疗方法。

判断某干预是否有效很困难。对于海洛因和苯丙胺这些药物来说,治疗目标可能是完全戒掉、不再复吸。但对于酒精这类物质,有些学者表示只要达到适量并且可控这样的目标就可以了(见“证据检验:可控饮酒”)。所以评估有效性很困难,尤其是当有心理共病或牵涉到法律、经济等问题时,都会影响疗效。

决定使用某一具体疗法之前,必须先清楚有效治疗的十三条原则。图9-4展示了这些原则,这些原则为可能采用的疗法提供了一个框架,我们也可由此窥见对这些棘手患者治疗的难度。记住这些原则,我们现在开始讨论各种不同的干预措施。

9.5.1 基于认知和行为原理的治疗

基于认知和行为原理的治疗对于治疗物质使用是有效的(Dutra et al.,2008)。虽然我们在本节会介绍很多不同的方法,但认识到以下一点是重要的,即每种治疗策略均致力于改变物质使用者的功能,干预手段专注于认识和改变维持物质使用的认知、行为和/或环境因素。

远离刺激

有些物质滥用治疗指导患者远离与当初吸毒有关的刺激(如一起吸毒的人、吸毒用具)(Read et al.,2001)。这种说法的依据来自针对越南退伍老兵的研究,这些人在越南时吸食海洛因成瘾,在回家之前被治愈(Robins&Slobodyan,2003)。这些老兵的复吸率远低于另外一组在国内吸食海洛因的戒毒者。一个原因可能是,那些老兵离开了当初吸毒的环境。虽然对药物相关刺激的远离可预防对药物的渴望及复吸,但许多人仍质疑这种方法的有效性。长期远离所有的药物线索对大多数人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同时单靠远离刺激也不能帮助人们学会与使用药物不相容的更具适应性的行为(Rohsenow et al.,1990)。

图 9-4 物质滥用有效治疗方法的原则资料来源:https://www.springerlink.com.libproxy.lib.unc.edu/content/lx2823g88243520t/fulltext.pdfhttps://www.nida.nih.gov/PODAT/PODATindex.html

复发预防(relapse prevention,RP)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认知-行为干预(Marlatt&Goodon,1985)。复发预防采用功能分析方法(见第3章)识别出药物使用的前因后果,然后开发出替代的认知和行为技能以减少将来药物使用的可能。通过治疗师与患者的共同努力,总结出导致物质使用的高危情境以及①吸毒情境的触发物、②在吸毒情境下的想法、③对触发物和想法所反应的情绪体验、④吸毒行为和⑤吸毒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后果。分析完这些行为链后,治疗师和患者一起制定出具体方案,以改变患者的想法、感受和行为,帮助患者避开或控制威胁其戒毒决心的情境(Wheeler et al.,2006)。

在这个模型中,反弹(lapse)指单次物质使用,复发(relapse)则是完全回到治疗前的行为。复发预防的核心特征是破堤效应(abstinence violation effect),关注个体再次出现被禁止行为时的认知和情绪反应。个体对反弹如何反应而不是反弹本身,决定着反弹是否会变为复发(Collins&Lapp,1991;Curry et al.,1987;Larimer,et al.,1999;Shiffman et al.,1997)。比如,喝完一杯酒后,有的戒酒者会说:“我真失败,我戒不掉了,还是放弃算了。”也有人会说:“我喝了一杯,但不意味着我必须再喝一杯,我可以马上停下,把剩下的酒倒掉。我仍然可以成功戒酒。”前者比后者复发的可能性更大。破堤效应表明个体对于反弹能够有独立于认知的积极情绪反应(如挫折会慢慢变好)(Hudson et al.1992;Ward&Hudson 1996)。关注这些认知对成功的复发预防很重要。换句话说,我们不能忽略这个事实,物质使用确实让人感觉愉悦。对这些正面效果的认识可用于功能分析或问题解决疗法,它们致力于寻找其他使人愉悦的活动及策略来应对负面事件,而不只是寻求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