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 » 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全文在线阅读

《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如何描述这类案例

关灯直达底部

本章开头所谈论的例子在日常用语里有许多不同的叫法。比如,罗伯特·斯滕伯格(Robert Sternberg)编过一本叫《聪明人为何也会很愚蠢》(Why Smart People Can Be So Stupid)的书。仔细推敲这个标题,会发现前后矛盾的地方。作为形容词的聪明,在词典里一般被定义为“思维敏捷、机灵”,或者是“具有或表现出灵敏的智力或智能”。因此,根据词典的定义,聪明的意思近似于智力水平高。斯腾伯格指出,同一本词典把愚蠢定义为“学习或理解的速度慢,智力低下”。因此,聪明人就该是智力高的,愚蠢则意味着智力欠缺,根据逻辑学中的矛盾律,一个人不能既智力高又智力低,“愚蠢的聪明人”,这种表述是逻辑不通的。

如果我们看看这些概念的次要定义,就会明白“聪明却行事愚蠢”这种表述会出现的原因。“愚蠢”一词在Dictionary.com的第二个定义是“易于做出不良决策或犯粗心错误”,这种表述能够削弱先前的矛盾感。如果对“笨拙”这个词加以分析,来推敲“聪明却行事笨拙”这种说法是否合理,我们也会遇上类似的情况。词典一般是把“笨拙”定义为智力好的反义词,因此再次造成了矛盾。不过,当这个词用在诸如“做出这种事到底是有多笨啊”这样的表述里,我们又会看到和愚蠢一词类似的次要定义:易于做出不良决策或犯粗心错误。看来,这些表述都选用了“愚蠢”或“笨拙”的特殊内涵,而非最常用的定义。

基于前述的原因,斯腾伯格认为对此类例子更准确的描述该是聪明人做事荒谬。哈佛大学的认知科学家戴维·帕金斯(David Perkins)则更喜欢用荒唐一词来形容这些例子[1]。一个行事荒谬的人“缺乏判断力、不讲道理、不理智、不谨慎”。这就从“愚蠢”和“笨拙”中区分出我们所希望关注的部分——做出明智(或不明智)判断的能力倾向,而与智力(敏捷思维)无关。

其实我无意在这里争论这些术语。无论我们怎么表述——“聪明却行事笨拙”“聪明却做事荒唐”,还是其他——关键是要明确我们所谈论的现象:智力高的人也会采取不明智的行动,或持有毫无根据的信念。

[1] 参见斯滕伯格和帕金斯的研究(Sternberg,2002a;Perkins,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