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动物:爱、性格和成就的潜在根源 » 社会动物:爱、性格和成就的潜在根源全文在线阅读

《社会动物:爱、性格和成就的潜在根源》成为社交网络中的黏着剂

关灯直达底部

在大学后期,埃丽卡在笔记本电脑里为自己创建了一份备忘录。她试着把她在学习文化差异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心得与规律归纳出来。她写给自己的第一条格言是“要以网络的形式思考问题”。

埃丽卡并不像马克思主义者那样,认为社会是由阶级来定义的。社会同样不是由种族身份来定义的,也不像部分经济学家和社会自由主义者们想的那样,是丑陋不堪的利己主义者的集合体。相反,埃丽卡自己总结认为,社会是由各种网络分级组成的。

当她无聊时就会坐下来,开始绘制她和朋友之间的网络图。有时,她把某个朋友的名字写在纸的中央,然后在这个人和与之相关联的所有主要人物之间画上线,从中就可以看出这个人与他人的关联程度。如果她头天晚上跟朋友们出去过,可能就会绘制一张可以反映朋友圈里社交关系网的图出来。

埃丽卡相信,通过这些关联和背景,她可以更好地了解别人。她训练自己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把人当做一种嵌入式的生物,人们所作的决定都来源于他们所处的特定思维环境。

“成为社交网络中的黏着剂。”埃丽卡在她的备忘录中接着写道。她看着那些网络图的时候会问自己:“这些人际关系的连接线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在某些特例中是爱,但对于绝大多数的工作群体和社会群体来说,连接他们的并不是爱,而是信任。

信任是一种具有情感特征的习惯性的互惠行为。当两个人开始交流与合作,并慢慢发现他们可以依靠对方时,信任就出现了。不久后,彼此建立了信任关系的双方变得不仅愿意与对方合作,而且还可以为彼此作出牺牲。

信任可以减少摩擦,降低交流成本。人们在充满信任的团体中可以更随意活动,彼此更协调。在相互信任的文化中生活的人们会形成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股票市场的比例也更高。这种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能够更容易地组织并运作大型企业。由此可见,信任可以创造财富。

埃丽卡注意到,不同的社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宿舍和不同的大学中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信任关系。爱德华·班菲尔德在经典研究报告《落后社会的道德基础》(The Moral Basis of a Backward Society)中指出,意大利南部的农民极其信任自己的家人,但对亲属以外的人却常抱以强烈的怀疑态度,这使得他们很难建立起规模超过家庭单位的社会团体或企业。德国和日本的社会信任程度则较高,这使得他们能够建立起密切合作的产业公司。美国是一个自我认定为主张个人主义的集体主义社会。如果你要求美国人形容他们的价值观,他们会给你比地球上任何其他国家都更偏于个人主义的答案。然而,如果你实际观察美国人的行为的话,就会发现他们会发自本能地互相信任,并且会自发组建各种团体。

埃丽卡下定决心,她绝不会在一个人们互不信任的地方工作。当她开始工作的时候,就会让她自己成为联系人们的黏着剂。她会组织大家外出郊游,让人们建立彼此间的信任。她会成为人们之间信息的传播者,在工人之间搭建起连接的桥梁。如果她周围的人们各自画一张自己的生活网络图,埃丽卡希望每一张图上都能有她的身影。

埃丽卡那天写给自己的最后一条格言是“包容一切思想”。她注意到,最伟大的艺术家们往往融合了理查德·奥格尔在著作《智能世界》(Smart World)中所谓的“两种精神世界”。毕加索继承了西方艺术的传统,但他也醉心于非洲艺术中的面具作品。这两种理念融合之后,就产生了《亚威农少女》这幅名作,并使毕加索天马行空般的创作灵感得以迸发。

埃丽卡下定决心,她要永远努力立足于两种精神世界的交汇点。在组织里,她会尽量选择跨部门的职位,或是填补两个不同部门间空缺的工作。芝加哥大学的罗纳德·伯特提出了“结构洞”(Structural Holes)的概念: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以完成某些任务为目标的大批人群,但是在这些人群之间存在着没有人也没有结构的洞。在这些地方,思想会停止流动,团体的不同部分之间会产生隔阂。埃丽卡打算在这样的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不同人群之间的桥梁——碰触那些原本跟其他人群相隔绝的人群,让他们的观念跟别人的观念融合到一起。在充满不和谐的网络与文化的世界中,埃丽卡会找到她自己的命运和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