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动物:爱、性格和成就的潜在根源 » 社会动物:爱、性格和成就的潜在根源全文在线阅读

《社会动物:爱、性格和成就的潜在根源》第9章 大学生活:找到通往成功的路径

关灯直达底部

研究人员对人类雄心壮志的成因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他们已经发现了一些雄心勃勃的人所共有的特征,而埃丽卡身上就具有许多这样的特征。

具有强大驱动力的人们往往会被一种深切的危机感所困扰。历史学家们早已注意到,在那些最杰出的作家、音乐家、艺术家和领导者当中有相当多的人,在9~15岁之间曾有过父母一方早逝或遭到父母一方抛弃的经历,其中包括华盛顿、杰斐逊、汉密尔顿、林肯、希特勒、甘地和斯大林等伟人。埃丽卡的父母尽管还健在,但在情感层面,她母亲时不时会消失;而在现实层面,她父亲时不时又会消失。在她的意识中,生活总是不安定的,除非她可以竭力使自己置身于世界某个安全的地方,否则一切都有可能在顷刻之间毁于一旦,这正是她与其他许多雄心勃勃的人的相似之处。

雄心勃勃的人往往会遇到某个已经功成名就的、与自己相似的人。他们可能来自同一个地方,拥有同样的种族背景,或是彼此间存在着某些别的关联。那些成功人士会为他们指引方向,点燃他们内心的希望。

令人称奇的是,效仿的本能往往是在不经意间被激发出来的。几年前,杰夫·科恩与格雷格·沃尔顿这两位研究学者让耶鲁大学的学生们阅读了一位名为南森·杰克逊的优秀数学家的简短传记,但他们对传记中的一个关键细节作了改动。这两位研究人员把杰克逊的生日改为与阅读这份履历的一部分学生的生日相同。然后,科恩和沃尔顿给所有学生出了一些数学题让他们作答,结果发现那些读到杰克逊的生日与自己生日相同的学生努力解题的时间比别的学生多65%。这些学生被自己跟杰克逊之间突如其来的亲缘感所鼓舞,认为自己在数学方面也会取得卓越的成就。

雄心勃勃的人往往在早年就显现出一些才华,令他们与众不同。但这种才华并不见得有多么惊人,也许只是在他们读五年级时比别的同学演讲口才好一些,或是在自己居住的小镇上数学学得最好。但是这已经足够了,这样小小的成绩已经成为了他们自我身份认同的关键所在。

有抱负的人往往对加入上层社交圈怀有一种憧憬。世俗偏见认为,雄心勃勃的人总是要超越他们身边的人,努力做得比别人更好。然而事实上,雄心勃勃的人努力的目标,往往是为了加入某个专属的圈子或是团体。

埃丽卡在“学园”与那位西班牙裔餐馆老板的邂逅让她树立起了一种坚定的信念——一切皆有可能。于是她开始去报摊买《快公司》(Fast Company)、《连线》(Wired)和《彭博商业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等杂志。她幻想自己在一家刚起步的小公司工作,为了共同的事业与一帮人一起打拼。她会把杂志中刊登的那些豪华派对和家庭聚会的广告剪下来,贴满她的房间。这些画面就是她向往的目标,她总有一天也要拥有这样的生活。

埃丽卡的老师表扬她是一个勤勉的人,对她的高效和细致也赞不绝口。她开始觉得自己确实可以有一番作为。

加里·麦克弗森(Gary McPherson)于1997年对157名随机抽选的儿童进行了一项研究,他要求这些孩子每人挑选并学习一种乐器。有些孩子后来成为了很优秀的音乐家,另一些孩子则半途而废。麦克弗森对这两类人的特征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智商并不足以预测哪些孩子会成为音乐家,听觉的灵敏度、数学技能、家庭富裕程度和节奏感所起到的作用也都不明显。最具有预测性的因素是麦克弗森在要求学生选择乐器时问他们的问题:“你认为你会持续练多长时间?”那些认为自己持续时间不长的孩子们后来不太精通乐器,而那些计划练习几年的孩子后来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至于那些说“我想成为一名音乐家,我一辈子都要演奏音乐”的孩子在日后则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孩子们在第一节课上形成的自我身份认同感,正是让他们日后得以突飞猛进的动力。这是他们对未来自我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