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全文在线阅读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第一章 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

关灯直达底部

人与书关系的改变者

本书中提到的笔记,用的其实就是在便利店或文具店里随处可见的笔记本。利用这种普通笔记本,就可以实现这几个不普通的目标:

·读书不再是“随随便便”地读,而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充满主动性地去读

·真正消化书中的信息,使之成为属于自己的东西

·深入理解书中的要点或思想,并随时拿来参考

说得再简单一点,学会了怎样利用笔记,就能比现在更懂得如何选书、购书、读书和活用。那么怎样利用笔记,才能将读过的内容吸收为自己的东西呢?接下来,就让我介绍一下具体方法。

为了让读书成为一次更美好的阅读经历,仅仅“读过”是远远不够的。在读书生活中,除了要改变读书方法,还有必要在如何选书、购书、活用——也就是如何“与书相处”方面做全面的改善。

也许你买了很多不需要的书,堆积成山;也许你怎么也想不起来以前读过一本怎样的书、书里有什么名言;也许你无法理解、吸收书里的内容,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做笔记来改善。

本书所讲的读书方法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图 1-1):

图 1-1 用笔记来管理读书生活

·如何选书:怎样选择自己真正想读的书

·如何购书:怎样买到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书

·如何读书:怎样加深理解、深入思考

·如何活用:怎样运用从书中获得的知识

在这样的过程后,书里的内容才会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看到这里,你会不会觉得我是在要求你“把所有的事情记在笔记本上”呢?其实并没有那么麻烦。举个例子,接下来我会提到把想买的书记在“购书清单”上、把读后感总结在“读书笔记”里等等的具体做法,你会发现这些都是大多数人平时就在有意无意中做的事情。

而本书的作用也正是如此:指导你用好笔记,经过规划、梳理,学习怎样选书、怎样读书和怎样把书中的内容刻在脑海里并加以活用,然后把这些做法转化为实用、可持续、属于自己的技巧。

让笔记成为读书时的好伙伴

接下来,就由我介绍笔记的使用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① 随想笔记:记下平时的感悟,这与日后的选书息息相关。

跟书有关系的信息就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境里。看电视、跟朋友聊天、走在街上触景生情的时候,都是灵感闪现的好机会:

“啊,有没有这种题材的书呢?”

“好像以前有本书,我特别想读读看。”

“我感觉读读那本书能帮我解决眼下的问题。”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呢?捡起这些日常中闪现的点点滴滴,积累在笔记本里吧。不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只要按照时间顺序将它们排列在笔记本上就够了。

② 购书清单: 找到真正想读的书。

这份清单是用来在书店“指名”购书的。通过电视广告、书评报道、书里的推荐板块或者朋友的推荐而得知的书名,都可以记在笔记里。

也许你会觉得漫无目的地在书店找书更有乐趣,但我相信你也有过在不知不觉中被包装过度的广告词迷惑的时候,也会与自己的意志背道而驰,冲动地买下流行书或畅销书。

如果带上这份清单,去书店的时候就不会再犹豫不决,可以直接按照自己的需求,主动地选择书籍了。

③ 各种报道的剪报:尽情收录感兴趣的内容。

除了报纸和杂志上的书评以外,出版社和书店发布的信息、与书相关的作家或名人的采访、夹在各类丛书里的出版社广告等等,都有可能藏着好书。只要是引起你注意的内容,最好都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

如果在剪报中看到一本书,觉得“我一定要读这本”,可以在剪贴好的基础上在②中提到的购书清单里写上这本书的书名。

剪报积累两三页左右后就要翻回去重新看一遍,在觉得有意思的内容下画线、标注重点。这样做的话,在下面这些时候就可以拿来参考了:

“这篇采访提到了一本书,我很想读。”

“这门学问看上去很难懂,我先找找同领域的入门书吧。”

“以前总觉得这本书读不读都无所谓,现在仔细想想,那其实是本非常重要的书。”

像我就不只会剪下新出刊物上刊登的信息,还会翻看过去已经读过的某些书和偶尔刊登在报纸上的书评连载, 比如“我喜欢的书”“发现名著”专栏,把上面的介绍也做成剪报。日后再读这些剪报的时候,不仅能找到再读一遍某本书的契机,还能回想起书中忘却已久的描述。经历过很多事情以后,再用成熟的眼光去看这些内容,会发现自己有了不同的感悟,过去看不懂、想不通的内容似乎也能理解得更深刻了。

④ 读书笔记: 将读后感转变成文字保存下来。

读完一本书以后,可以在笔记本上做做摘抄、写写读后感,或是在上面贴一些象征这次读书体验的小物件,将这次读书体验封存在笔记本里,就当这本笔记本是记录自己真实体验的“旅行日记”“冒险日记”。

这样做其实就是在为自己留下证明自己读过这本书的证据。而且通过在笔记本上记录的过程,你也可以加深对书的理解,使写下的内容更容易融入自己的身心,促使你把一本书切实地转变为自己的无形财富。

这就像记日记一样,最重要的是坚持下去。只要用本书中的方法,就能更脚踏实地地阅读喜欢的书,而读不怎么喜欢的书的时候,也会变得更加轻松。

那么,怎样才能像我说的那样,把读书体验转变为无形的财富呢?

首先,请准备一本全新的笔记本和几支笔。就是这么简单。至于其他方便的辅助文具,我会在后面一一介绍。如果想在笔记本上附加一些内容,也可以准备便利贴等用品。从准备找书到阅读结束,这本笔记本都可以派上用场。也就是说,笔记本即将成为你读书生活的好搭档。

在这样一本笔记本里,不只可以写读书笔记,还可以记下日常生活中所有在脑中一闪而过的内容。用同一本笔记管理所有信息,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记录、随手记下的感想和新闻报道等内容中获得灵感,找到更多想读的书(见图 1-2)。

图片上是我去北海道出差时记录下的心得体会。我剪下了观光宣传册中的内容,写下了当时的所感所想。如果记录的内容除了读书笔记还有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体验和感想,会更有助于拓宽你的涉猎面。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虽然不是像旅行那样特别的体验,同样可以作为资料贴在笔记里。当时的生活状况、关注点和感想等等,都可以成为读书的背景信息,让读书笔记不只是个数据库。

图 1-2 寻找灵感的笔记

另外,写读书笔记的时候,还可以参考笔记本里的书评、相关主题报道和过去写过的感想,一连串的思考能更好地让自己完成思想上的飞跃。举个例子,读过一本关于相亲的书以后,在写读书笔记时可以参考一个月前做的少子和老龄化相关的剪报。读完剪报中的画线部分,再去翻看这本书里关于少子和老龄化的部分,可能会发现之前粗略读过的部分中竟然隐藏着如此重要的内容。在返回重读的过程中,读书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我们不可能预测出“怎样才能遇到想读的书”,所以不要去分类,直接把信息都罗列在笔记本上反而更好。就这样,一本笔记既可以是读书笔记,也可以是剪报本,还可以是创意随笔。

不管是工作还是娱乐,这些体验都与读书紧密联系,而读书也与这些体验息息相关。因此,任何内容都不能被归类为“与读书无关”。你读完这本书,就能理解这是怎么回事了。

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效

很多人会觉得手写读书笔记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我也怕麻烦,但是有句老话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好比坐缆车和辛苦攀爬,虽然同样是到达山顶的方式,但一路上看到的风景必然是不一样的。只有付出了精力与时间,才能得到更多的回报。

这种亲手写下摘要和读后感的过程也绝不是简单的“流水账式操作”,写完就可以扔掉了。这些宝贵的内容,正是将来总有一天你能用到的知识储备。

思考让人如同置身于迷雾之中。此时此刻想到的新点子,下一秒可能就烟消云散了。如果不好好做记录,恐怕就再也想不起曾经闪现的想法了。但只要把这些想法写下来、保存在纸上,就等于把迷雾装进塑料袋紧紧扎好。将这些新鲜的想法打包以后,再过多久都不会轻易遗忘(见图 1-3)。

图 1-3 书面化的思考更便于利用

把灵感记录在纸上,让思考书面化,让灵感脱离之前的抽象状态,会更容易将其理解消化,也能促使你把灵感用作创意材料,想用的时候就能信手拈来。

写文章、制作企划书或是整理提案的时候,可以翻开笔记找到曾经记下的书籍、文章和自己当时的视角、思考,让这些内容助自己一臂之力。有些时候,这些内容甚至是醍醐灌顶的灵药。这本笔记不只是为你提供便利,还能让过去的读书体验更有意义,让读书生活更加快乐。

通过笔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坚持写读书笔记需要遵守三个窍门。

① 养成习惯

如果坚持睡前刷牙的习惯,哪天突然不刷牙了会觉得非常难受。做读书笔记也是这个道理。

② 放大读书笔记的作用

“无须重读整本书,在读书笔记里就能轻松找到喜欢的摘抄。”

“很久以前做过的读书笔记帮我找到了这次创意的主题。”

“多亏读书笔记,才有了今天的我。”

只要实际体会到这些,你一定也会爱上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看起来是件费时费力的事,但从结果来看,这种读书方法最有效率,反而能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

③ 创造别具一格的记录方式

为了让读书笔记更方便自己使用、坚持,在记录的过程中也应该时刻改进做笔记的方法。从寻找自己习惯使用的笔记本到研究做笔记的方法,再到收集笔迹不同的钢笔或铅笔,都是树立自己风格的崭新一步。总之,要让做笔记这件事成为自己的习惯。如果在做笔记的过程中感觉很疲劳,创造自己的方式可以激发做笔记的动力,而充足的准备也会让人对笔记本充满留恋。

完善购书、读书和活用的方式

首先,改变你的读书环境吧。只需要一点改变,更好的读书体验便可以成就全新的自己。

就像我之前讲的,本书介绍的读书方法的目的并不是让你一味读得更快、更多,而是认真消化书中内容,使之对自己有益。阅读不仅是读书,还要掌握有效率、有主见地选书和购书的方法,更要多阅读、多参考那些记录自己无数感触的读书笔记,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其中的内容。

选书、购书、读书和活用才是读书的完整流程,只有做好这四个步骤,才能让书中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思想。让小小的笔记本在各种情况中物尽其用,参与读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就能更有效率地管理购书、读书和活用的流程。

那么,让我们从“与书相处”的几个阶段开始计划吧。

一般来讲,除了图书馆借书和友人赠送这两种特殊情况,读一本书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

① 购书:在实体店或网店购买喜欢的书

② 读书:普通的读书过程

③ 归档:读后将书归类的过程

与此相对,本书将读书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① 选书——收集日常生活中所有与书相关的信息,记录想读和需要读的书,这样做可以减少与内容乏味、自己不感兴趣的书的接触,提高选书的“命中率”(见第二章)。

② 购书——根据自己的需要,检查书籍本身是不是像笔记里写的那样值得购买(见第二章)。

③ 读书——在读的过程中,做好写读书笔记的准备。将重要的部分按以下等级提炼出来:“让我颇有感触的部分”“纠结要不要做记号的部分”“做了记号的部分”“要摘抄到笔记里的段落”等(见第三章)。

④ 记录——制作读书笔记,记录读书过程中产生的感动或思考,铭记这次读书体验,留下与书交流过的证据(见第三章)。

⑤ 活用——通过再次浏览读书笔记,在检索和参考的过程中帮助自己获得智慧、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制作笔记时要注意方便日后重读(见第四章)。

以上五个步骤除了③以外都会用到笔记本。毕竟除了为搞研究而读书这种特殊情况以外,在读书过程中做笔记是不现实的。因此在③这个阶段无须使用笔记本,只要通过折上书页的一角或是用笔留下记号,为最后制作读书笔记做好准备即可。

但是,如果是身处家中或是咖啡馆这种可以静心读书的环境,或是面对内容相对较少的书,也可以同时进行③和④两个步骤,边读书边写读书笔记。

按照这种流程读书有很多好处,如表 1-1 的总结。

表 1-1 笔记读书法与普通读书法的区别

也许你会觉得按照五个步骤读书很麻烦。确实,什么都不想就去书店买些感兴趣的书,读完一次就不再想起才更轻松。

可是,就像前面所说,那样做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既然拿出珍贵的时间读书,通过读书笔记留下看得见的成果,即使是三言两语也好,从长远来讲不是更有效吗?

要通过笔记来选书,通过笔记来记录读书体验,用笔记做参考,通过笔记来回顾反思。这样整个读书过程都在促进自己对书的理解,从而构成个人独到的见解。

将读书过程结构化

本书介绍的读书的五个步骤可以总结为图 1-4。

图 1-4 使用笔记读书的五个步骤

首先通过步骤①,浏览报纸上的广告和书评,列出想买的书。如果忘了记录,或是记不清书名,可以只记下作者名或关键词,日后再通过网络找到书名即可。

无论是关于哪个领域或主题的,只要你觉得“我想找一本关于××的书”,比如在“好想看那本只限公司职员阅读的书”“不知道有没有罗马历史的入门书”“好想读××写的随笔”的时候,都可以把需求列成表格。而这篇写满“想读的书”的表格,就是购书清单了。

我一般会把想法写在便利贴上,贴在笔记的最后一页,日后再用电脑编辑好,打印出来,收在笔记本里,走到哪里都带在身边。这样的话,在书店进行步骤②时,就可以直接从书架上找出清单上的书,再去判断要不要买了。完全没有必要再在书架和各个楼层之间流连忘返。

当然,偶尔悠闲地浏览书架上推荐的热门书或丛书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可是我们总会遇到这种情况:

“有本书刚才还在想要不要买的,是什么来着?去看了一眼别的书就忘了。”

“应该不需要一次性买那么多吧?去掉几本好了,这就放回书架上去。”

“虽然今天不买,但我要把它记下来,以后有机会再买。”

赶时间的时候逛书店总有种手忙脚乱的感觉,而且市面上的书都会把书名、封面和腰封上的宣传语写得很有煽动性,让人在目不暇接的同时也会浪费很多时间。考虑到这些情况,我从来不会以“找找看有没有好书”为目的去书店。我只要看看购书清单,就能找到很多本来就很想读的好书了。

因为平时已经通过报纸书评、杂志报道等途径收集了跟书有关的信息,并贴在笔记上做好了记录,剩下要做的就只是把书名列在购书清单上去书店指名购买了。有了这个过程,在书店就不会再被过度包装的广告左右,自主、快速地找到目标书籍了。

买到书以后,下一步就是步骤③ “读书”了。就像刚才所说的,在这个过程中基本上是用不到笔记本的。不管你是坐在电车上还是躺在床上,都可以通过折上书页的一角、画出重点等方法做好记号,日后只需要确认想要落实的内容,记在读书笔记里就好。

读完一本书后,再一边回味想要重新确认或是画出的重点,一边制作读书笔记。接下来就是步骤④,根据书的内容以及对读书体验的重视程度撰写笔记,分为扎扎实实地花时间记录和几分钟就写好的情况。至于步骤⑤“活用”,需要按照相应的工作需要、学习需要和兴趣来决定。

就像刚才所说的,我不只是在笔记本里制作读书笔记,还会按照时间顺序写一些日常的随笔和日记,把所有信息都收录在同一本笔记里统一管理。这样做看似混乱,但只要用到接下来讲到的方法,就可以很快找到想看的读书笔记,通过重读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工作、生活和自我提高上。

看到这里,你还会不会觉得这样做只是把书放在一条流水线上毫无感情地处理了一遍呢?

当然,人与书的邂逅与交流应该更多元、更浪漫一些。可是我认为,为了更加真切地与好书对谈,使这本好书扎根在脑海里,很有必要不加思考地把书中的营养彻底地系统化,并有组织地消化这些内容。

亚瑟·叔本华说过,读书最重要的是“不读死书”。坚持“只选好书、只读好书”的做法可能不太现实,但只要我们张弛有度地贯彻“好书要细细研读,其他书就粗读略读”的原则,还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爱书之人大都喜欢同时阅读几本书,我也不例外(见图 1-5)。我有很多正在阅读的书,也有很多已经读完但还没有撰写读书笔记的书,原因是这样的:虽然有些书在重读几次、做好读书笔记后可以催生很多对工作有益的思考;但也有些书刚买回一个小时就可以进行到步骤④,并让人不想再读第二遍;还有一种书,不知为何就是读不下去,在步骤③停留了好多年。

图 1-5 同时处于读书五个步骤中的多本书

但是,不管阅读速度是快是慢,只要运用这种流水线式的读书方法,就可以同时应对多本书。

根据书的深度和自己对书的重视度,任何书都可以通过这个程序进行处理。就是这样简单的过程,可以让书中的内容真正属于自己。

把读书相关信息记入同一本笔记

① 选书

② 购书

③ 读书

④ 记录

⑤ 活用

首先,请把这五个步骤大致理解为五个框架。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使用同一本笔记本记录所有信息的重要原因——“信息一元化”。

具体来说,就是把想读的书和读过的书都记在同一本笔记本里,不设分册。

可以把购书清单记在便利贴或打印纸上,粘贴或夹在笔记本里。而其他内容,包括日常随笔、剪报和读书笔记,都要不分种类地记在这本笔记本里。

就像看报纸的时候,即使没有带着选书的目的去看也会发现很想读的书一样,一天 24 小时,想读的书随时都会出现。这个时候,也许你会专门制作一本“读书专用笔记”,只用来记录读书时产生的构思、创意和杂谈。乍看之下这个办法很不错,但我觉得从现实角度来讲,想把“读书相关”和“其他内容”明确区分开是很困难的,倒不如这样做:

在一本写什么都可以的笔记本里,增加关于读书的记录。

这样的话,既为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提供了条件,又消除了写笔记的压力,更有利于把读书笔记坚持下去。

关于一元化,我会在《信息管理术》(完全版)中详细说明,而这个概念本书并没有过多涉及,在此我只把一元化的优点总结如下,就此带过:

·简单易懂,人人都能做到

·更容易坚持

·自由度高,可自行设计

·信息“存在”于同一个地方

·直接记录、参考,不易混淆

·因为“杂乱无章”,所以更便于活用

除此以外,不需要任何复杂的加工。

打个比方,如果同时使用三四个钱包,不管多认真整理,也有可能会想不起到底哪个钱包里放着医保卡。那么相反,如果只有一个钱包,完全不去整理,把收据、会员卡等全都塞进去会怎样呢?只要把钱包里的东西倒在桌子上一样一样地查看,就一定能找到医保卡。

而文件也是同理,把堆叠在纸箱里的文件全都倒出来的话,即使乱七八糟,只要细致地逐一查阅,也一定能找到正在寻找的资料(见图 1-6)。也就是说:

只要在这里找,就一定能找到;在这里找不到的话,那就是没有。

就这么简单。

我想说,笔记本也可以像纸箱一样,成为一个“什么都可以放的容器”。涉及读书的诸多信息就是纸箱里的文件,同与书相关的所有信息一起,存放在同一本笔记里。

如果整理信息的方法烦冗拖沓,那么是无法坚持下去的。为了能够长久地坚持,就要把读书获得的信息不做加工地放在同一个容器里。

图 1-6 一元化以后就一定找得到的信息

将笔记本一元化的技巧

接下来,让我具体说明将笔记和资料存放在同一本笔记里的一元化技巧,主要有以下五个要点:

① 可以书写任何内容

② 按时间顺序书写

③ 附上日期

④ 灵活运用速记或略记

⑤ 可以粘贴

① 可以书写任何内容

读书笔记不只是用来记录读书过程的,还可以写下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无须分类,你可以把一切都收录在这一本笔记本里,比如读报纸杂志时觉得不错的主题、感兴趣的研究者或作家的名字、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台词、别人推荐的书名,都可以写在笔记里。

在这本笔记里,写什么都可以。

而且要多记录一些一闪而过的小想法,可以帮助自己形成书写习惯,更灵活地利用笔记。谁也不知道这些付诸纸上的想法能不能派上用场。但是,在此时此刻觉得没必要记录的东西,在未来可能会影响你的态度和即将发生的事件的结果,甚至为工作提供启示。

② 按时间顺序记录

笔记要按照顺序从前往后书写,不需要像账本一样各自分区,也不需要按照书籍的范畴分类,更不需要誊写到别的笔记本上。只要写上就好。

在这样一本笔记里,不止内容不需要分类,连写法和空间也都不需要刻意区分。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什么都不想写的时候可以连续几天什么也不写,而想写的时候写多少都可以,一直保持放松的心态。

一日一记的日记式写法,会因为偶尔写不出内容而出现空白,这样就会使人产生懈怠感。所以,为了让自己更放松地写笔记,只需要在平时想写读书笔记时粘贴一些有关读书的剪报,或者做些相应的记录就可以了。

③ 附上日期

每次写笔记时都要记得加上日期。方法很简单,只要如下图一样,在每篇文章的最前方添加日期,并在文字最后加条分界线。

我一般会将笔记本中标记的日期统一为如下的六位数列:

080722(即 2008 年 7 月 22 日)

130904(即 2013 年 9 月 4 日)

记录内容时,除了要标注日期,在书写或粘贴的同时也要注意用线条做好区分。笔者比较喜欢如图上这种像报纸般排版很满的样子,如果你更喜欢留白,也可以换别的方式(见图 1-7)。

图 1-7 按照时间顺序书写的同时画好分界线

标注年号和日期有多种多样的方式,为了避免混乱,应该尽量统一使用同一种方式标记。

在写笔记或粘贴资料时,一定要用前面所说的“六位数列”进行标注,以此来表示日期所指资料是“○○○○年的△△月□□日收录的”。虽然笔记的内容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通过前后关系也可以看出大致日期,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混乱,还是养成随时标注日期的习惯比较好。

2013 年 7 月 30 日

13 年 07 月 30 日

130730

笔记内容通过这种方式统一,不会造成书写混乱,而标注方式也很简单,更便于放松下来,坚持做笔记。

④ 灵活运用速记或略记

为了在记录的时候不感觉麻烦,建议积极运用“速记”和“略记”的方法。速记的窍门是用较大的字号书写。本书建议在使用笔记本时不要在意字的大小,一本用完了可以再换一本,因为空一行写一行的书写方法会更有效率,也更方便重读。

另一种速记方法就是“简写”。为了更方便辨识,可以将冗长的表述缩写为字数更少的短语,这样看起来会更紧凑,重读时也会更方便,这样写也更节省时间,还能避免写错。

最后一种方法是“略记”,如下图中的“首字母缩写”。

东京→TK

名古屋→NGY

外务省→GMS

经营资源→KESG①

根据个人的兴趣和读书倾向,人们会创造出只属于自己的惯用词。有些写起来会很费时间的常用语句,可以用自己能看懂的规则缩成短语。

⑤ 可以粘贴

为了更有效率地利用笔记本收集信息,能粘贴的内容就尽量直接粘贴在笔记本上吧,比如报纸上的书籍广告和书评、书店里分发的传单、新书里夹着的出版清单和杂志上刊登的书籍推荐专栏,只要觉得有意思都可以剪下来贴上去。通过这样的过程,就能把与自己有关的读书信息一点点聚集到身边。

另外,制作读书笔记的时候,把书的腰封或附送的卡片(写着书刊信息的明信片)粘贴在本子上也是个不错的方法。这样可以直观地把书名、作者等书刊信息加入笔记里,比“单纯的手写笔记”更形象,会让人印象更加深刻。

在我看来,工作过程中一些复印好的参考资料也不要用过就丢掉,可以把各类内容剪下来贴在笔记本里。这也是使重读更轻松的好办法。

以上就是我对笔记本使用方法的基本说明。

从下一章开始,我会按照之前说明的五个步骤分阶段解释,告诉你一本小小的笔记会为读书生活带来哪些惊人的变化。


① 此处列举的皆为日文首字母缩写。——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