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经典怎么读:从IB中文到批判性阅读 » 文学经典怎么读:从IB中文到批判性阅读全文在线阅读

《文学经典怎么读:从IB中文到批判性阅读》第8讲 从源头涉猎西方文明:谈古希腊文化

关灯直达底部

我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我同代的人几乎都是看日本动画片长大的。我儿时最钟爱的动画片是《圣斗士星矢》,很幸运的,最初那些有关古希腊神话、北欧神话以及十二星座的知识都源自它。

即便时代过去,这部动画片已成为“暴露年龄”的古早遗迹,但古希腊神话里的众神我们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在这一讲里,我想通过几个故事,从我们都熟悉的部分开始,和大家一起了解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文化的特质。

一、古希腊神话:人是万物的尺度

我们先从波塞冬、哈迪斯和宙斯三兄弟讲起。这三位兄弟联手击败了他们的父亲,也就是泰坦巨神克洛诺斯,而后三分天下。宙斯或许大家都听说过,是奥林匹斯山众神之王;波塞冬是海神,不同的插画师会为他作不同的画像,但是总有一些线索帮助我们辨认出他来,比如他手上永远拿着著名的三叉戟。

在希腊神话中,当波塞冬挥舞三叉戟,海面就会掀起滔天巨浪;而当波塞冬乘坐金色马车驶过海面,则风平浪静,还会有海豚跟随在他的马车之后。

波塞冬在希腊神话中还是个野心勃勃的人。

哈迪斯则是冥王。这里需要特别指出,虽然哈迪斯是冥界之王,但他和我们的阎王爷不同。我们民间信仰的阎王爷实际上源于佛教,他掌管十八层地狱,手下有牛头马面负责把阴魂带到他这里来,然后他翻开一本生死簿,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他按照这个标准决定这些阴魂死后的去处。哈迪斯有别于阎王爷的地方在于:他不负责审判善恶,只是掌管死亡,无论好人坏人,死后都来到冥界,仅此而已。

再讲一个关于哈迪斯的故事,这个故事跟一个家喻户晓的小孩子有关系,即丘比特,在希腊神话中他的名字叫厄洛斯,是爱神。

我们都知道他有弓箭,弓箭分为金箭和铅箭,如果被金箭射中,则会不可救药地坠入爱河;而如果被铅箭射中,则无论追求者的追求多么炽热,他(她)都铁石心肠,不为所动。

有一回,厄洛斯将爱情之箭射向哈迪斯,冥王就爱上了他的侄女珀耳塞福涅(他的妹妹德墨忒耳的女儿)。不必惊讶,希腊神话对应的时间是人类的幼年,人类还不知道近亲结婚会生下有残缺的后代。

哈迪斯爱得如痴如狂,请求地神盖亚帮助他追到珀耳塞福涅。于是在珀耳塞福涅某次外出郊游时,盖亚让大地开出一朵异常绚烂的水仙花,珀耳塞福涅看得如痴如醉,伸手要摘。就在这个瞬间,盖亚让大地裂成两半,裂缝中,一辆黑马拉着的黑色马车疾如旋风倏忽驶来,驾着马车的那个身形雄伟、戴着头盔的神将珀耳塞福涅一把抱上马车,回到冥界,大地合二为一。

这个神不是别人,就是冥王哈迪斯本尊。

故事到这里没有完,珀耳塞福涅的母亲德墨忒耳因失去女儿伤心欲绝,到处找寻爱女的下落,由于德墨忒耳是丰收之神,于是大地上颗粒无收。饥荒因此发生,众神得不到祭品,所以他们就请宙斯出面解决这件事,宙斯去找哥哥哈迪斯商量。

哈迪斯同意归还珀耳塞福涅,但在归还前,他使了诈,让珀耳塞福涅吞下三颗石榴籽,意思是今后每年中有三个月她会回到冥界与哈迪斯一同居住,而那三个月,正是大地上的冬天,土地颗粒无收。

说到这里我停一停,大家会好奇我为什么要说这些故事,因为这些故事大家也可以自行去寻找,去翻看,何必我多费唇舌?那么我们就先把刚才所提到的这些细节梳理一下:

(1)海神波塞冬挥舞三叉戟时海面惊涛骇浪,而驾驶金色马车时,风平浪静。

(2)厄洛斯是个调皮的小孩,他把金箭射向谁,谁就会坠入爱河。

(3)冥王哈迪斯将所爱之人抢走,带到他的家中,之后每年有三个月,他爱的人都会和他居住在一起,远离她自己的母亲,大地颗粒无收。

想一想,这些神分别被用来解释什么?

这个答案似乎过于简单了,在人类的童年,因为生产力低下,人们无法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于是古希腊人描绘了海神,用他发怒与否来解释海洋的阴晴不定。

冥王哈迪斯抢亲的故事,很多学者认为是古希腊人用来解释婚姻习俗的来源,因为以前的婚姻常常呈现为新娘永久地被新郎从女方家中带走。同时,这个神话也用来解释为何地球会有严寒的冬日。

都说爱情是盲目的,英语中表示坠入爱河,我们都知道是“fall in love”,既然是“fall”,那就是不可控制的,于是古希腊人就解释说,正是因为爱神是个调皮的小孩啊,所以爱情才会如此扑朔迷离,甚至不可理喻。

我们可以沿着这条线索再往下想:爱神是谁的孩子?

维纳斯(希腊神话中称作阿佛洛狄忒)。美和爱有着紧密的联系,相信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在希腊神话中也是,常常是阿佛洛狄忒对她的孩子说:你去射这个人,你去射那个人。爱总是接受着美的指引,就好比在现实生活中,美的人总是占据着更多的爱,不是吗?

爱神的父亲是谁呢?

战神阿瑞斯,这不是很奇妙吗?爱也时常引起纷争,所以在希腊神话中,爱的亲属就是美和战争。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但这多少都是所有神话的共性,我们的神话也包含我们的祖先解释自然现象的智慧,比如女娲捏土造人、后羿射日等。那么古希腊神话的个性,或者说西方文明之源的特质,在哪里呢?

让我们作个粗略的比较,我刚才举了一些中国神话里的神,具体来看,如逐日的夸父,补天的女娲,开天辟地的盘古,填海的精卫… …这些神有什么共性特征?

有没有发现?我们的神都很刚毅,没什么缺点,凭一己之力顽强地反抗绝境。

似乎也有极少数违背这类形象,比如嫦娥,她偷食了丈夫后羿的仙药,化作仙女飞升至月亮上的广寒宫。但是这个故事本身似乎很难为中国百姓所接受,所以为了解释嫦娥的行为,我们有了以下不同的版本:

一个版本说,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后,得到百姓的爱戴,所以有不少人来拜师学艺,这当中就来了个心术不正的人叫逢蒙。他一听说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来了不死仙药,就趁后羿不在家的时候,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嫦娥不想让仙药落入恶人手中,只好吞下仙药,而后成仙。

还有一个版本,说后羿虽然勇武过人,但性格暴虐,而且因是有穷国的国王,所以弄得生灵涂炭,善良的嫦娥不能容许这样的人长期鱼肉百姓,就偷吃了仙药,飘然成仙。

当然还有一个版本是说,嫦娥抛弃了丈夫,独吞仙药,但是补了一条后续:奔月之后,那位貌美如花的嫦娥变成了癞蛤蟆。

看这些解释,似乎都想把神重新归为拯救苍生的英雄,如果实在无法归为英雄,则作为反面教材告诫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那么,古希腊的神在这个意义上和我们的神有什么不同?

最明显的例子,我们都熟悉的众神之王——宙斯,在神话中最为人所知的特质是什么?

不是他的威严,也不是他的力量,而是他整日拈花惹草,搞桃色新闻。

我读中学时美剧《老友记》正流行,有一集罗斯无意中亲吻了好友乔伊的母亲,乔伊自然要找罗斯算账,他们约在纽约的中央公园咖啡厅,乔伊喊得很响: “但是你吻的是我的妈妈! ”所有人的眼睛都齐刷刷望向罗斯,罗斯自然感到很尴尬,但他只用了一句话就缓解了自己窘迫的处境。这句话是什么呢?

罗斯对咖啡厅里的其他人说: “我们正在排练古希腊悲剧。”

可见,和父母亲友搞绯闻的故事在古希腊的神话和悲剧中都很常见。

古希腊神话中也有一个神似乎鹤立鸡群,没有明显的缺点,那就是普罗米修斯,他从天庭盗火种给人类,惹怒了宙斯,受到惩罚。然而如果你翻阅古希腊神话,你会发现,这样的圣人少得可怜,甚至可以说仅此一位,更多的神是有明显缺点的。

宙斯朝三暮四,天后赫拉妒火中烧,到处迫害宙斯的情人和私生子,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美神阿佛洛狄忒也都是小心眼,想必大家都听过不和女神和金苹果的故事。

不和女神厄里斯因为没有获邀参加人类英雄帕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婚礼,怀恨在心,她在婚礼上留下一个金苹果,上面写着“献给世上最美的女神”。于是雅典娜、阿佛洛狄忒和赫拉都来争苹果,三人争执不休。他们找了牧羊人帕里斯来仲裁,三位女神就开始贿赂他:赫拉许诺给他权力,雅典娜许诺给他智慧,而阿佛洛狄忒许诺给他世上最美的女人。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帕里斯把金苹果给了阿佛洛狄忒,而阿佛洛狄忒许诺给他的女人就是海伦,从而引发了特洛伊战争。

这个故事有趣的地方在于,神有神的欲望,人有人的欲望,而在某种程度上,神的欲望和人的欲望并没有差别。也就是说,那些高高在上的神,其实是人。

而且,不像我们的嫦娥奔月故事,最后总要设法绕回到道德的教谕上来——嫦娥有苦衷,或嫦娥不得善终,古希腊的神没有任何报应,就算有,也不会妨碍他们依旧潇潇洒洒、我行我素地生活,因为他们是可爱的人类的投射。

于是有了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的名言: “人是万物的尺度。”可见古希腊对人的价值有极高的推崇。

他们也肯定世俗文化,肯定人的基本欲望,英语中有个词叫“amoral”,意思是与道德无关的,古希腊的神不掌管道德。再说回普罗米修斯,我们都知道,他盗火的行为惹得宙斯大发雷霆,于是宙斯命令其他山神把普罗米修斯用锁链捆绑在高加索的巨石上,然后有一只饥饿的老鹰每天来啄食他的肝脏,啄食之后,他的肝脏又再长出来,次日,老鹰又来,这样的痛苦要延续三万年。

这里有一个和其他文化明显的差异,即宙斯的惩罚不代表善恶审判,而只是代表他个人作为众神之王的权威被冒犯了,甚至我们完全可以认定,对普罗米修斯的惩罚才是不道德的,不是吗?

二、古希腊悲剧:无法绕过的宿命

我们刚提到古希腊神话对于人的价值的高度推崇,但是很奇怪,古希腊神话和史诗中真正的人类都是很卑微的存在。

古希腊神话中也有涉及创世的部分,即人类是如何诞生的,但是这个部分只是被提及而已,并不是神话的核心,这迥异于很多其他文化。在《荷马史诗》中,有普罗米修斯捏土造人的传说,他对最初的人类呼了一口气,于是人就有了生命。但是,人类的一举一动仍受制于性格脾气变幻莫测的神,好比说《荷马史诗》里记载的特洛伊战争,你会发现在人类的战争背后是神族的纷争,人类没有主导权,当某一方陷入困境的时候,他们首先思考的就是他们做了什么惹恼了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

还有世间的第一个女子,是作为宙斯报复普罗米修斯的工具而存在的。普罗米修斯告诫他的弟弟埃庛米修斯切勿领受神的礼物,但是当宙斯把美丽的女人潘多拉送给他的时候,他把哥哥的教诲忘得一干二净。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潘多拉有个盒子——其实在古希腊神话中是个瓮,神告诉她这个瓮不能打开,但是她还是出于好奇揭开了瓮盖,这里面飞出的有死亡,有瘟疫,全是宙斯使的诈,她一看放出来的是这些灾祸,就惊慌失措,立马把盖子盖上,结果被关在里面的东西是希望。

关于这个神话,历来都有这样的解释,说因为希望留在了盒子里,所以人世间充满灾祸,唯独没有希望。但是,反过来说,希望最初被放置在盒子里,也就是说希望一开始就被看成是灾祸,这和我们惯常的理解很是不同。此处又涉及古希腊人对世界的理解,他们认为希望给你营造了仿佛能够掌控未来的错觉,但是人是无法掌控未来的,所以这势必是一种危险的幻象。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进入一个非常重要的古希腊文化的母题——宿命,讲得通俗些,一个人的命运在他降生之初就已经被设定好了,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比较典型的是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俄狄浦斯是忒拜国的王子,他一出生就被预言说他长大要弑父娶母。他的生父自然很恐惧,就把他抛弃到深山希望他自然死亡,但是他被好心的牧羊人救起来,还因为他当时双脚受伤肿胀,所以被取名俄狄浦斯,意思就是肿胀的脚。

阴差阳错,他成了忒拜邻国的王子,因为邻国的国王没有子嗣。他长大后,在德尔菲神庙听到了这条神谕,说自己要杀父娶母,他害怕预言成真,就离开了他成长的国度并发誓再也不回来。

于是,他来到了忒拜城,进城的道路很狭窄,只容一人通过。这时俄狄浦斯的生父正好也在,他粗暴地命令俄狄浦斯让路,俄狄浦斯不认识他,觉得这个人怎么可以用这种口气跟他说话?一气之下就和他争执起来,错手杀死了生父。

当时的忒拜城,因为人类惹怒了天后赫拉,所以赫拉送来了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要求路人猜一个谜语,如果没人能解开谜语,这个怪物就要吞食忒拜城的居民。这个谜语今天我们都已经很熟悉了:

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

我们都知道谜底是“人”,但当时的忒拜城无人能解,只有刚进入忒拜城的俄狄浦斯解开了谜语,就这样成了拯救忒拜的大英雄,被推举为国王,而依照当地的习俗,他娶了丧偶的王后,也就是他的生母,从而应验了弑父娶母的神谕。

我们会看到,这个故事里,无论俄狄浦斯,还是俄狄浦斯的生父,不管如何规避都逃不开命运的安排,冥冥中注定如此。无法逃遁的宿命也是古希腊悲剧的一大特征,人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人完全地听命于神。

我们今天当然还是可以用科学来解释古希腊的宿命论,因为当时的人类面对不可预测的自然灾难,感到朝不保夕,所以会认定命运完全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但我不想与大家仅仅停留在这里,对人类幼年的图景一笑了之,我想和大家一同看与宿命紧紧相连的另一个主题——英雄。即便人无法完全主宰自己的命运,人也仍然可以在有限的生命中迸发出璀璨的光芒。

三、 《荷马史诗》:书写英雄的文学

前面我们已提到了《荷马史诗》,著名的《荷马史诗》分为两部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也分别译为《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传说这些史诗由盲人诗人荷马记录,从而得以流传,但按照现在的研究,学界基本认定《荷马史诗》是古代民歌、神话和英雄传说的集合,是经过口头传诵集体整理的结果。

有意思的地方是, 《荷马史诗》或许和我们预先设想的写法不同。拿《伊利亚特》来说,这部作品的背景是我们都听说过的特洛伊战争。帕里斯王子拐走了斯巴达王墨涅拉奥斯的妻子海伦,引起了这场耗时十年的特洛伊战争。

对战的双方是古希腊的城邦(《荷马史诗》中称为阿开奥斯人)和特洛伊(有版本译作特洛亚人)。希腊方面的首领是阿伽门农,也是斯巴达王墨涅拉奥斯的哥哥,他们最著名的英雄是阿喀琉斯(或者译为阿基琉斯);特洛伊的英雄则是赫克托耳。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按照历史的方式,写一场十年的战争,应当怎么写?

打开百度百科或维基百科就可以发现,多半是按照时间顺序,先是战争缘起,然后记录每一场战役,一直写到战争如何收场。

那么《荷马史诗》,或者说文学的方式,是如何处理的呢?

高歌吧!女神!为了佩琉斯之子阿喀琉斯的暴怒!

他的致命的愤怒给阿开奥斯人带来

无尽的苦难,将战士的健壮的英魂

打入冥府,他们的躯体成为野狗

和秃鹰的美食,宙斯的意愿实现了。

请从阿特柔丝之子、人民的国王阿伽门农

和神一样的阿喀琉斯之间的争执开始吧!

说书人的重点非常明确,他要讲述的就是英雄阿喀琉斯的愤怒。事实上整部《伊利亚特》就是围绕阿喀琉斯的两次愤怒展开的,而且时间限定在特洛伊战争的最后50天。

阿喀琉斯的第一次愤怒源于希腊方的首领阿伽门农拒绝归还一名女俘,而这名女俘的父亲恰好是阿波罗的祭司,于是这位父亲就向阿波罗哭诉,希望能够领回女儿,阿波罗便给希腊方降下瘟疫。后来希腊军队通过占卜知道了瘟疫由阿伽门农引起,阿喀琉斯要求其归还女俘。阿伽门农碍于身份,不得不归还女俘,但他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心里有愤懑咽不下,就抢夺了阿喀琉斯心爱的女俘。阿喀琉斯又愤怒又悲伤,向母亲海洋女神忒提斯哭诉,他第一次愤怒的结果是他拒绝为希腊方出战。

阿喀琉斯的第二次愤怒又是因为什么呢?

因为他拒绝出战,而他又是希腊方面唯一能和特洛伊英雄赫克托耳抗衡的人物,故希腊方节节败退,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穿上阿喀琉斯的盔甲,替后者出战,最终为赫克托耳所杀,这激起了阿喀琉斯的第二次愤怒。此次愤怒的结果是阿喀琉斯重新出战,杀死赫克托耳,并凌辱尸体。最终,赫克托耳的老父亲只身来到希腊方的军队,请求赎回儿子的尸体。

这一段非常感人,阿喀琉斯也被这位老父亲感动了,他说:

不幸的人,你心里忍受许多苦难

你怎敢独自到阿开奥斯人的船边来见

一个杀死你许多英勇的儿子的那个人?

最后,阿喀琉斯同意将赫克托耳的尸体归还,全特洛伊为赫克托耳哀悼下葬。

史诗到此结束,并没有涉及阿喀琉斯的死亡。

我们在这里打住,这里有几个地方很值得我们留意。

两种写法,第一种按照时间顺序描述整场特洛伊战争,十年生死两茫茫,第二种只写战争结束前50天,聚焦阿喀琉斯的愤怒,有什么区别?两种写法的重点分别是什么?

前者是战争的进程本身,后者是阿喀琉斯这个人本身。所以你可以看到古希腊传统对英雄的高度推崇,他们有浓重的英雄主义情结!

我们之前提到宿命,说人的命运早就注定,无法改变,英雄也是一样。大家都听到过“阿喀琉斯之踵”的说法,说阿喀琉斯的母亲、海洋女神忒提斯在儿子出生不久就用手握住他的脚踵,将他全身浸到冥河之中,使得他刀枪不入,但是他身上唯有一处没有浸到冥河水,就是忒提斯手握住的脚踵,因而这个谚语的意思是“致命伤”。希腊神话记载,特洛伊战争的最后,阿喀琉斯就是被帕里斯王子的弓箭射中脚踵而死的。

他的母亲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阿喀琉斯也有不可抗衡的命运——他将名垂青史,但注定不得长寿,年纪轻轻就会死在战场上,所以他的母亲希望他能够刀枪不入。忒提斯后来还作过别的努力,比如在特洛伊战争爆发后,她把这个儿子藏在宫中,把他打扮成女孩,后来阿伽门农得到神谕,如没有阿喀琉斯参战,特洛伊城将无法攻破,于是希腊方的人来宫中寻找阿喀琉斯。阿喀琉斯相貌俊美,又是女性打扮,所以只凭视觉无法分辨。后来是奥德修斯想出一计,他在宫外吹起号角,那些女孩都害怕地逃跑,只有阿喀琉斯镇定自若,还要拿武器保卫宫廷,他就这样被认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