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博弈论的诡计: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 » 博弈论的诡计: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全文在线阅读

《博弈论的诡计: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善用自己的弱点

关灯直达底部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逢酒必饮,每饮必出事端,这应该是张飞自身的一大弱点。

       前面十几回中,张飞的这个弱点常常会给对手留下可乘之机。比如十四回中,张飞酒后痛打曹豹。曹豹深恨张飞,回家后连夜差人赍书一封送给吕布,劝吕布引兵来袭徐州,不可错此机会。吕布看见书信后,便带领大军进发徐州。张飞那时酒还未醒,不能力战吕布,只得从东门逃出,把徐州丢掉了。

       然而到了第七十回,张飞智取瓦口隞的时候,我们却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张合率兵三万进攻巴西,傍山险分别建立宕渠寨、蒙头寨和荡石寨。张合于三寨中各分军一半出征,留一半守寨。张飞接到探马消息,急唤雷铜商议。雷铜说:“阆中地恶山险,可以埋伏。将军引兵出战,我出奇兵相助,合可擒矣。”张飞与雷铜两下夹攻,大败张合,并连夜追袭,直赶到宕渠山。

       这时,张合利用地势分兵守住三寨,多置擂木炮石,坚守不战。张飞令军士大骂,但张合就是不出来,令张飞无计可施,双方相拒50余日。后张飞就在山前扎寨,每日饮酒,饮至大醉,坐于山前辱骂。

       刘备得知后,同诸葛孔明商议,孔明笑着说:“原来如此!军前恐无好酒;成都佳酿极多,可将五十瓮作三车装,送到军前与张将军饮。”玄德说:“吾弟自来饮酒失事,军师何故反送酒与他?”孔明笑道:“主公与翼德做了许多年兄弟,还不知其为人耶?翼德自来刚强,然前于收川之时,义释严颜,此非勇夫所为也。今与张合相拒五十余日,酒醉之后,便坐山前辱骂,旁若无人;此非贪杯,乃败张合之计耳。”

        后来,张合果然以为张飞大意轻敌,引兵从山侧偷偷进攻张飞的营寨,不料被张飞杀得大败。张飞夺得三寨,大获全胜。

       张飞的这一策略行动说明,他在战争中已经锻炼得成熟起来,学会了用自己的弱点来麻痹迷惑对手。

       现实博弈与理想博弈的区别在于前者的行动中有更多的规律性,不论是固有的偏好,或者在训练阶段和利用阶段,都会形成规律性的行动。至于规律的简单程度和持续时间则决定于博弈参与者中弱智一方的智力,他的智力越高,则规律越复杂,持续时间越短;极限情况就是博弈双方都是理性的人,规律少到根本无法利用。

       在现实博弈活动中,参与者之间往往对自己和对方的优势及弱点都了如指掌,而且往往会想方设法地加以利用,把弱点作为突破对方防线的重点。正因如此,也就提供了策略欺骗的基础。

       一个人的特点及习惯最容易让对方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这样的例子在三国中有司马懿判断诸葛一生不曾用险,诸葛评价曹操虽精谋略但不识诡计等。在一场比赛中,选手的特点几乎被对手调查得很详细,但若他在一些细小处进行出其不意的变化,反容易赢得主动。

       在现实博弈中,参与者都会想方设法地去猜测对手的策略,以图打破平衡。基本策略就是:先随机出正反面,维持一个平局的局面,同时尽量从对方的行动中寻找规律,当捕捉到这种规律时就利用它。这有些像守在堡垒后面,观察敌人动态,敌人一旦出现破绽就伺机进攻。此所谓“以静制动”,“先求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但是如果双方都采取这种保守策略,博弈将永远维持在平衡状态,必须有一方首先走出堡垒,按某种规律行动,诱使对方也走出堡垒,这时才能开始一场真正的斗智。其实先走出堡垒的一方只是打破了平衡,并没有什么损失,所以博弈仍然是平衡的。这时的局面是一方攻一方守,攻的一方其实是表面上的防守方,因为他在努力发现对手行动的规律性,而设规律的一方则是在诱使对方走出堡垒来捕捉自己的规律,在捕捉自己规律的同时,对方的行动就也带有规律了。

       一个善用策略行动的人,既要能有自知之明,更要能利用对手对自己习惯及固有特点的了解,出其不意,把对手诱入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