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转山八年 » 转山八年全文在线阅读

《转山八年》寻找古格王朝

关灯直达底部

它是一个谜,将七百年的秘密隐藏其中,却不给你谜底。

如果你今天再去古格王朝,你会发现我下面照片中的很多事物都已不复存在。肆虐的风沙让它神秘地消亡,一如它神秘得历史。

一切事情都应该从吐蕃王朝第十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国王(赞普)达玛说起。达玛并没有继承权,他是靠政变上台的。上台后,他就开始在吐蕃王国灭佛。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842年,吐蕃王国佛教势力被连根拔起,但残余仍在。这年夏天,达玛在早已变成屠宰场的大昭寺门前被刺杀。虽然之后吐蕃王国还有几位掌权者,但吐蕃王国气势如虹的时代已一去不回,它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因为无儿,所以达玛死后,他的正妃林女士当权,林女士立即发现她的权力面临挑战。挑战来自达玛的次妃的肚子,这位女士已经身怀六甲,如果她生的是儿子,那将作为唯一合法继承人而毫无悬念地坐在吐蕃国王的宝座上。林女士巧施奇计,以厚布缠腰,伪称有孕。

几月后,达玛的次妃生下一子,但她一点都不欢乐,她感觉到危险正在逼近,林女士的魔影总在她眼前闪现。她守护自己的孩子,日夜不离。林女士找不到下手的机会,于是把老哥的新生儿抱进宫中,诈称自己生下一子。两位女士各挟其子,借助贵族的支持分别在两地称王,两方都认定自己是正统,对方却坚决不承认,于是整个西藏陷入混战局面,长达三十年。

当然,不仅仅是这两个国王在混战,各地稍具实力的贵族也招兵买马,想浑水摸鱼。一位西藏史学家用慨叹的笔调这样描述混战情景:“大国弄权与小政权,众多部与微弱部,金枝与玉叶,肉食者与谷食者,各自为政,不相统属。”有战乱必有天灾,“地震裂,水泉涌,老鼠吃庄稼,民不聊生,死者尸体堆积如山”。普通百姓和奴隶也逐渐加入战乱,“一鸟凌空,白鸟影从,四方骚然,天下大乱”。895年,奴隶兵团杀掉了达玛次妃的儿子的儿子贝科赞,贝科赞的儿子吉德尼玛衮被迫向西藏西部遥远荒凉的阿里地区逃去。

2008年10月初,我站在古格王朝的废墟前,想到这段历史,仿佛看到吉德尼玛衮仓皇逃亡到这里的身影,我想,吉德尼玛衮从马鞍滚落下来,因被追杀而起的恐惧和饥饿让他趴在地上,不能起来时,他永远不会想到,就是因为他,才有了神秘莫测的古格王朝。

古格王朝随着岁月的侵蚀,已然消失不见。如今的旅行者恐怕再难看到如此壮观的王朝遗迹。

吉德尼玛衮运气很好,当时战火并未烧到阿里地区,他被在神山和圣湖之间的象雄之王扎西赞收留,而且把女儿嫁给了他。吉德尼玛衮不负老岳父的期望,用大半生东征西杀,逐步兼并了阿里地区。当他年老时,把三个儿子叫到面前。他说,我把你们分封到三个地方,从此后,你们要自力更生,互相帮助,不可互相攻伐。

三个儿子领命,长子贝吉衮占据芒域(今克什米尔南部),次子扎西衮占据布让(西藏普兰县境内),幼子德祖衮占据象雄。后来,贝吉衮建立了拉达克王国,扎西衮建立了布让王国,而幼子德祖衮建立的王国就是古格王国。

古格王国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佛教在阿里的全面复兴。德祖衮的长子柯日为了弘扬佛法,居然把王位让给弟弟松埃。从高高在上的国王到卑微的贱民,全国上下都信仰佛教,自此后,笃信佛教、崇尚佛法就成了古格王国的基本国策。

经过五代国王的虔诚和不懈地努力,到古格王国第五代国王赞德时,古格王国已成为西藏佛教圣地,通往古格王国的漫长道路上,僧侣和信徒们三五成群、络绎不绝。

由于把王国塑造成佛教圣地,古格王国由此成为阿里地区三个国家中力量最强大的一个,最风光时,它统治了拉达克王国和布让王国。

时光缓缓地流淌,古格王国屹立于神山和圣湖之间,散发着它那夺目的光芒。光芒万丈之下,没有人预料到,古格王国会突然衰落,销声匿迹。导致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是两个西方传教士的到来。

1624年8月,两个葡萄牙天主教徒翻山越岭,出生入死地来到了古格王国的首都扎不让。安德拉德神父本已心力交瘁,可看到扎不让,马上像打了鸡血一样复活。据他后来说,他当时看到突兀而立的土山城堡轮廓在夕阳映照下如同镶上一周金边,神秘庄严的形象顿时让他瞠目结舌,山下佛寺传出的诵经声回荡在整个扎不让城上空,仿佛是佛祖在空中读经。他叫了起来,说:“我的主啊,这一切都是你的安排。”

历史风云变幻,古格王朝由盛而衰,如今看到的只有数不尽的唏嘘和慨叹。

这句狂呼的背后大有深意。天主教在17世纪时已传到印度,并在印度设立了多个分部。天主教徒都有一种百死不回的气概,把传播上帝的福音当作终身大事,只要被他们发现有人类居住的地方,都是他们传播福音的战场。来到古格,看到人烟凑集,繁华盖世,狂热的上帝信徒安德拉德马上就如淘金者发现了黄金。他蹦蹦跳跳地从山上跑下去,一直跑进了古格国王赤扎西查巴德的王宫。

面对两个相貌古怪的西方人,赤扎西查巴德异常警惕,他不知道这两个怪物来这里干什么,当通过印度向导得知二人的来历后,赤扎西查巴德转动眼珠,露出了身为国王才有的高贵微笑。他对安德拉德神父说,你们的教义,我的略懂。大家都是宗教徒,也就是一家人,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你说吧,来到这里到底想要干什么。

安德拉德神父回答,我们想在这里建造教堂,传播上帝的福音。

赤扎西查巴德没有表示同意,却也没有表示不同意,他命人安置好两位上帝的信徒,接下来的三个月里,他让人带着这两人到处行走,安德拉德行走在扎不让的大街小巷,眼前百姓的虔诚心更是激起了他必须来传教的欲望。1624年11月份,他辞别赤扎西查巴德,他说,他要回总部报告这里的潜在信徒资源,他要来此传教。

赤扎西查巴德足足考虑了三个月,现在,终于拿定主意,他给安德拉德一封信,要他带给安德拉德的领导,信中说,我允许安德拉德在此传教,希望他能速去速回。

赤扎西查巴德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和当时的情势有关。当时的古格王国内部,已酝酿着极不稳定的因子。古格王国是政教合一之国,国王经常受到上层喇嘛们的干扰,赤扎西查巴德当时就面临这样的情况:以他弟弟为首的寺院喇嘛们时刻威胁着他的统治。当时,他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和他弟弟搞好关系,一种则是引入外来宗教排斥藏传佛教。

这就是历史的命运,他选择了第二种方法,同时就选择了古格王国的厄运。

1625年8月,安德拉德回到扎不让,得到了赤扎西查巴德的大力支持,一座宏伟的教堂在扎不让的中心地带拔地而起。赤扎西查巴德以国家的名义发布命令,安德拉德可在整个古格王国控制范围内传教,凡是阻止安德拉德传教的人,就是挑战他的权威,他必以雷霆手腕惩治这种人。

古格王国的上层喇嘛们骚动了。他们劝阻赤扎西查巴德,不要追随这些陌生人而背弃先辈传下来的古老信仰。赤扎西查巴德置若罔闻。他们又请求赤扎西查巴德能到寺庙里小住一段时间,涤荡灵魂,看清天主教邪恶的本质,赤扎西查巴德执迷不悟。

喇嘛们想不到国王如此冥顽不灵,于是和传教士展开多次辩论大会,双方就基督教的神学和佛教的轮回谁最代表天理进行了激烈的争辩,如你所知,没有裁判的情况下,宗教争论永无定论。

不过,藏传佛教毕竟是古格王国的本土宗教,古格全民信仰它,它占据了天时地利与人和。安德拉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了两年时间,才在古格王国发展了十二名教徒。这是个非常糟糕的成绩,丢尽了上帝的脸。

安德拉德对赤扎西查巴德抱怨说,教徒之所以不增长,全因为喇嘛势力太大,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削弱他们的实力。赤扎西查巴德已走火入魔,对安德拉德的话言听计从,马上下令全部喇嘛立即还俗,所有寺庙财产充公。在藏传佛教为灵魂的古格王国,这样的行为必会引起反抗。反抗毫无悬念地发生了。1630年夏天,安德拉德好像得到上帝的信息,要他赶紧离开古格,于是他迅速离开。他一离开,扎不让的喇嘛和贵族们就发动了兵变,进攻赤扎西查巴德的王宫,赤扎西查巴德的卫队顽强抵抗,暴乱者无法攻克,灵机一动,想到一个绝妙的主意:向统治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借兵。

前面说过,拉达克王国始终生活在古格王国的阴影下,现在有机会摆脱古格王国的影响,运气再好一点,可能还会取古格王国的国运,没有任何道理不会出兵。

达拉克兵团很快兵临扎不让城下,在内应的帮助下,迅速围住王宫,开始持之以恒地攻击。赤扎西查巴德此时才发现自己的行为引起的恶果,他希望在最后时刻得到补救,以求佛祖的谅解,补救的措施是,投降拉达克兵团,请求拉达克兵团不要伤害他的卫队以及整个古格子民。

拉达克口头应允,可当赤扎西查巴德和他的军队放下武器,出城投降后,拉达克兵团食言了,所有士兵都被屠杀,古格王国的子民在不久后就发现,自己是在引狼入室。他们觉得已不配生活在这个佛国,于是纷纷离开。这也许就是古格王国十万余人,突然销声匿迹的原因。

古格王国就这样覆灭了,只留下了残迹供后人凭吊。

2008年10月2日,我来到古格王朝遗址,一进入它方圆2000平方公里的土林属地开始,我就有种异样的感觉。关于土林,有必要补充一下。“土林”名字中虽然有“土”字,但在百万年前,它却是一片大湖。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迫使湖盆升高,水位线下减,岁月流逝,逐渐冲磨出了惟妙惟肖、层次分明的“土质建筑物”。你看到它时必然会发出惊叹: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堪称鬼斧神工,简直是天作!

我看到土林时,就有种奇妙的感觉:我可能来过这里,也许是前生,也许是前前生。总之,我对它的亲切之情油然而生,通往遗址的路上,我多次让司机停车,在地上捡起一草一木,端详着,贪婪地嗅着,在某些个瞬间,我仿佛看到了古格王国的辉煌,就在遗址上慢慢拔起。

700年辉煌历史、十六代国君,独步西部,谁都不敢和它争锋,结果一夜间却灰飞烟灭,如同玛雅文明一样,从人类历史上神秘地消失了。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上面讲述的那段历史也不过是后人凭些蛛丝马迹的猜测之史,它也许是真的,也许是假的。直到今天,古格王朝到底是怎么灭亡的,也没有定论,上面的历史,只是大多数人同意的历史而已。

站在古格城遗址的下面仰望它,你会看到残破的王宫在悬崖上显得孤独无助,高不可攀,还有那种想攀上去却极为局促的感觉。王宫四周全是悬崖,只有一条暗道通到顶部,在出道口,只需放一个士兵,就能让千军万马无可奈何。

我想,当时的赤扎西查巴德国王一定想过把敌人堵在这条暗道里,让他们永远都见不到他的一根毫毛。可是他居然放弃,主动投降。也许,他归根结底还是个慈悲的佛教徒,他不想让更多的人和他一起受苦受难,所以他选择了投降。

我们顺着暗道吃力地爬上去,时间很长,一方面是氧气不足,一方面是里面狭窄,使不出力气来。越向上爬,越有触摸天庭的感觉,云层和群山都在脚底下,直到登顶,才豁然开朗。山顶上的皇宫虽然颓败,可残留下来的气势依然雄伟,寺庙寝宫一应俱全。

从上面俯瞰整个古格王朝的属地,层层绵绵的土林和远处的雪山一眼望不到边,根本无法想象当年这里的辉煌和繁荣。

明亮的阳光照在古格王朝的城墙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正如几百年前安德拉德神父第一次见到古格城时一样。它和周围的土林融为一体,像一座天然的城堡,见过内地皇宫依山傍水的秀美和临海之滨的气势后,你再看到这海拔4000米、依托2000平方公里山体而建的高原皇家气派,那种激动的心情是无法用文字描述的。

详细地观赏时,你能发现很多东西。比如拉达克兵团在王宫下修建的进攻堡垒,有条不紊而深邃,真不明白,那些拉达克士兵在那种情况下居然还有如此雅兴,把进攻的堡垒修建得那样完美。放眼望去,还能看到已成断瓦残垣的民居和政府部门,它们失去了一切生机,仿佛已死了一万年。

就在废墟中,我捡到了一块古代兵器的断刃,它已经生锈,模糊不清。我不知道它当时是否沾染了古格人民的鲜血,还是拉达克士兵的鲜血,无论怎样,它现在已成死物,和古格王国一样永远地死去了。

在那个传说中屠杀古格投降者的藏尸洞中,里面密集地垒了三层干尸,它们都没有头颅,自然也没人知道它们的头颅去了哪里。在一个佛国,居然有如此残忍的事发生,这是人性的悲哀,佛祖如果面对此情此景,必会发出喟叹。

士林仍在,王朝何处追寻。

在离开古格遗址时,我想到了这样一段话:它是一个谜,将700年的秘密隐藏其中,却不给你谜底,只留下王朝遗址这张巨大的修行图,让世人对它慢慢地寻觅,在寻觅中修行。也许功德圆满那天,世人才会找到谜底。

他们不怕苦,不怕痛,尘埃满面只为心中的信仰。他们用身体丈量大地,以虔诚叩首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