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类的明天 » 人类的明天全文在线阅读

《人类的明天》与勒斯特·布朗的会面

关灯直达底部

勒斯特:我们不能继续在这样的道路上走下去,有好几点原因。首先,我们砍伐树木的速度快于它们的生长速度,而且人们过度开发牧场,使它们逐渐变成沙漠,在非洲、中东和世界其他很多地方引发沙尘暴。我们正目击史无前例的土壤侵蚀。给你们一些具体的例子,美国的山羊和绵羊总数为900万。中国为2.82亿。它们毁坏了所有植被,中国西部走向沙漠化。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地下水已被我们用到濒临枯竭。印度的情况最让人担忧。在印度,没有明确的法令规范地下水的抽取。目前,印度境内共有2600万处于全速工作状态的灌溉井,而这些井已经开始干涸。最近几年,地下水的过度抽取使印度提高了粮食收成,养活了1.9亿人。在中国,有1.2亿人靠着过度抽取地下水生活。但是,当然,过度开采不能持久……这些地区的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已经开始短缺。

除去前两个方面,我们还发现了另一个制约条件:光合作用是有限的。我的办公桌上有一份文件,文件里汇集了世界各国的谷物产量。17年来,日本的大米产量未再提高。而作为世界最大的大米生产国,中国的产量只上升了4%,并且很快就会停止增长。15年来,法国的小麦产量稳定,德国和英国也是如此。在美国,玉米的产量也保持不变。

第四个趋势,也是最难预见的,就是气候变化。我们已经知道,温度每上升1度,谷物产量就会下降17%。这个结论来自斯坦福大学的一项大型研究,该研究覆盖了美国的600个县。这并非假设。然而,现实却令人无奈:国际机构关于世界粮食产量的预测(非常乐观的预测)由农业经济学家进行,而不是农学家或生态学家。农业经济学家们仅满足于收集近20年的数据,并以此类推。他们不明白,我们已经越过了某些界限。

以上所有因素合在一起,使提高产量变得异常困难。但我们的需求又很大。全球每年新增人口8000万。也就是说,今晚就有21.9万新增人口要上晚饭桌。明天的新增人数将至少和这个数字持平。同时,30亿人却开始采纳一种更加耗费资源的饮食制度。在印度,一个居民每天消耗大约400克粮食。人能吃到肚里的都这么少,更别提动物了,这样,粮食就很难转化为动物蛋白,而是被人们直接消耗。在美国,粮食的人均消耗量是印度的4倍:1.6千克。其中300克为面包、面条、大米……剩下的几乎全都以肉、鸡蛋和牛奶的形式消耗。中国人、印度人和非洲人也想要达到这个标准……但这不可能实现,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最清楚地证明这一点的指数是粮食的价格,从2007年至今,它提高了整整一倍。我认为还会继续上涨。我们应该反过来鼓励消耗资源最多的10亿人少吃肉,并取缔生物燃料,在美国,30%的农作物产量被用于生产这种燃料。由于土壤侵蚀、沙尘暴、工业化和城市化,我们失去了太多土地。这个问题,再加上之前提到的各种因素,使我们面临着一种严峻而又前所未有的形势……

据我所知,史上第一次,尼日利亚、印度或秘鲁的贫穷家庭每周会安排几天不吃饭。比如,星期天晚上他们会聚在一起,然后说:“这周我们星期三和星期六不吃东西……”原因再简单不过:他们不再有能力每天都给自己提供食物。在美国或法国,谷物价格翻倍,不会对我们产生多大影响,但在上述这些国家,价格上涨会造成非常迅速且相对广泛的冲击。我这里所说的是24%的尼日利亚家庭、22%的印度家庭和14%的秘鲁家庭。这些问题我研究了50年,大部分时间里,在供给困难的时候,人们会少吃一顿饭。但好几天不吃饭的情况……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席里尔:所有这些问题会把我们引向何方?

勒斯特:很有可能会变成政治不稳定和各种动乱……

席里尔:你在50年里见过不少政治首领,你挂在墙上的照片里就有好几位,为什么他们没有做出回应?

勒斯特:很出人意料,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他们只是不知道如何行动。我们谈论的是巨大的社会变革……在人们甚至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时候,怎么劝服他们彻底改变生活模式呢?如果有其他办法,我宁愿不改变。我觉得很多人都这样想。但现实是,不管愿不愿意,我们都应该改变。问题是:我们能否在系统崩溃之前改变?我们研究了那些古文明,其衰落大都与食物系统失调相关。比如苏美尔人,6000年前,他们有一种既巧妙又有效的灌溉系统:从河流处挖掘水渠,把水引到内陆。但时间流逝,水淹河岸并漫灌了土壤。随着水分蒸发,水里的盐分便在地表堆积,改变了土壤的构成。土地生产率不可避免地下滑,而苏美尔人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对于中美洲的玛雅人,很明显,是焚林耕作和土壤侵蚀减少了他们的粮食产量。玛雅人也从未成功阻止这个现象,他们曾经孕育过繁荣文明的地方,现在已被丛林覆盖。

不同之处在于,如今,史上首次,整个人类文明都处于危险境地。我们不能和世界其他地方分隔开。美国和中国在同一条船上,他们需要共同面对这些挑战。哪个国家都无法凭一己之力稳定气候。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形势所致,我们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共同行动的能力,其涵盖范围之大是我们从未经历过的。

席里尔:既然我们能看到这些灾难正在显现出来,为什么却不行动起来呢?这真是让人无法理解……

勒斯特:有一个小小的法国谜题,可以为这个问题作答。这个谜题经常被用来向孩子们解释无限生长是怎么一回事。假设池塘里有一朵睡莲,第一天它长了一片叶子,以后每天它的叶子数量都会翻倍;如果整个池塘会在第30天完全被叶子覆盖,那么什么时候池塘的一半会被覆盖?答案是:第29天。前29天里,我们可能觉得一切正常,我们还有很多时间。然后一天之内,一切都天翻地覆。这是对我们世界的一个隐喻。最近几十年,我们超速发展经济,我们当中的一部分人以为可以这样无止境地发展下去。但这是不可能的。

席里尔:你觉得我们会及时改变吗?还是你对灾难的蔓延感到无力和害怕?

勒斯特:我觉得我们应该都会有点害怕,但我也认为我们有迅速改变的能力。记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珍珠港被袭之后,美国在未做任何计划的情况下,一夜之间进入战争状态。罗斯福总统宣布我们需要制造6万架飞机、4万辆坦克……简直是天文数字。没有人知道该如何做到。而罗斯福只是简单地修改了国家的首要目标。仅在朝夕之间,他便严禁在美国销售新车。此令一经下达,就不可撤销。汽车公司也明白,如果不想破产,就必须把装配流水线改为造坦克或飞机。最近我去过一次底特律的福特旧厂附近,回忆起当时给我们放映的那些影片……B-24和B-29轰炸机的画面浮现在眼前……我们没花多久就重新为经济定了方向,没用几十年,甚至没几年。而是几个月。既然当时我们成功了,那么现在我们也能冲破任何限制,阻止气候异常。但我们需要另外一个珍珠港,它可能是干旱和大部分农作物绝收,也可能是摧毁重要沿海城市的暴风雨……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唯一知道的是人类不能继续在这条路上前进。很快,我们就得改变方向。

梅拉妮和席里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