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黑洞与时间弯曲 » 黑洞与时间弯曲全文在线阅读

《黑洞与时间弯曲》家园

关灯直达底部

经过42年的航行,飞船最后减速来到猎户座星云里DAWN预言那两个黑洞所在的地方。它们真在那儿。通过测量落向黑洞的星际原子的轨道运动,你证实了DAWN的预言,两个视界没有旋转,每个黑洞重24个太阳质量。每个视界的周长为440千米,相距30 000千米;黑洞每13秒绕对方转一圈。把这些数据代入广义相对论的引力波反冲公式,你认定两个黑洞将在7天后结合。12你的船员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好望远镜摄像机,等着记录结合的细节。通过拍摄星光聚焦形成的黑洞盘外的光环,船员们很容易监测黑洞的运动。

你想走得更近,看得更清楚,而又能很安全地躲过黑洞的潮汐力。你决定,飞船最好落在比黑洞轨道大10倍的轨道上——一个直径300 000千米、周长940 000千米的轨道。卡丽丝把飞船引入那个轨道,船员们开始用望远镜进行摄影观测。

在接下来的6天里,两个黑洞越靠越近,轨道运动也越来越快。结合前一天,它们的距离从30 000千米收缩到18 000千米,轨道周期从13秒缩短到6.3秒。1小时前,距离是8 400千米,轨道周期是1.9秒。1分钟前,距离3 000千米,周期0.41秒。10秒前,距离1 900千米,周期0.21秒。

在最后10秒钟里,你和你的船开始摇晃了,先很轻,然后越来越剧烈。仿佛一双巨手在抓住你的头和脚,一会儿拉,一会儿压,劲儿越来越大,动作越来越快。不过,来得快,去得更快,一会儿就不摇了,一切又安静下来。

“怎么回事?”你向DAWN嘟哝,声音还在颤抖。

“提克哈依,提克哈依,”她安慰你说,“那是黑洞结合时产生的引力波的起伏的潮汐力。你习惯了只有用精密仪器才能探测出潮汐力的弱引力波。而这儿是在结合的黑洞附近,引力波非常强大——我们飞船的轨道假如小30倍,它就会被波动粉碎。但我们现在很安全,黑洞结合完了,引力波飘走了,它们飞向宇宙,为遥远的天文学家带去黑洞结合的交响曲。”1

你把望远镜对着下面的引力源,看到真像DAWN说的,黑洞结合完了。过去有两个黑洞的地方现在只有一个。从下落原子的旋涡,你知道那个黑洞在快速地旋转,它将成为你的船员和他们千秋万代的子孙的理想发动机。

卡丽丝测量了飞船轨道,得出黑洞有45个太阳质量。原来的两个黑洞共48个太阳质量,那么一定有3个太阳质量转化成了纯能量,被引力波带走了。难怪那些波曾那样强烈地震撼着你!

当你调转望远镜对着黑洞时,一个意外的东西从船外飞过,光亮向四面散开,然后在你的船边炸开一个洞。训练有素的船员和机器人立即各就各位,准备战斗,却没有发现攻击你们的敌船——于是,你又请DAWN来帮忙。她通过飞船的语音系统安慰大家:“提克哈依,提克哈依。我们没有遭遇攻击。那不过是一个怪异的原生黑洞在蒸发,然后爆炸了。”2

“什么?!”你喊了起来。

“一个原生黑洞,蒸发了,然后在爆炸中毁灭了。”DAWN冋答。

“说明白些!”你命令,“你说原生是什么意思?你说蒸发和爆炸是什么意思?你在说废话。东西可以掉进黑洞,但没有东西能出来;没有什么能‘蒸发’。黑洞会永远存在,它总在增大,永不收缩。黑洞不可能‘爆炸’,不可能毁灭自己。那太离奇了!”

DAWN还是那么有耐性,她告诉你,“大物体——如人、恒星和恒星坍缩形成的黑洞——都是经典的物理学定律决定的,如牛顿运动定律、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定律等。相反,小物体——如分子、原子和比原子还小的黑洞——是由一组大不相同的量子物理学定律决定的。3经典定律严禁正常大小的黑洞蒸发、收缩、爆炸和毁灭,但量子定律不像这样,它们要求任何原子大小的黑洞慢慢蒸发、收缩,直到某个原子核大小的临界周长。这样的黑洞虽然小,却重达几十亿吨,那时它必然会在巨大的爆炸中毁灭自己。几十亿吨的质量通过爆炸转化为向外喷发的能量,比20世纪人类在地球上爆炸的最大的核武器的能量还大1万亿倍。刚才损坏我们飞船的就是这样的爆炸。”

“不过你不必担心会有更多的爆炸,”DAWN接着说,“因为小黑洞极少,所以这样的爆炸也很罕见。小黑洞都是200亿年前在宇宙大爆炸中生成的,这就是为什么它们叫原生黑洞。大爆炸只产生了那么些原生黑洞,而那些原生黑洞自诞生以来一直在慢慢地蒸发。偶尔会有个别黑洞达到最小临界尺度而爆炸。4而一个黑洞在经过我们的船时爆炸,是极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我们不过碰巧遇到了;而且,我们的船极不可能再碰到这样的黑洞了。”

你感觉轻松了,命令船员开始修理,而你和助手们则开始用望远镜观测你们下面那个45个太阳质量的快速旋转的黑洞。

黑洞的旋转不仅表现在螺旋下落的原子,还表现在你们下面那个光环环绕的黑点的形状;那黑点像个扁南瓜,赤道隆起,两极平坦,正是黑洞旋转的离心力产生的结果。5但赤道隆起并不对称,盘的右边(黑洞旋转时离开你的那一边)显得比左边更大。据DAWN的解释,视界更容易捕获沿它右边向着你来而对着它旋转方向的星光,不太容易捕获从左边来的顺着它旋转方向的光。

布里特测量了黑点的形状,并与广义相对论的黑洞公式做了比较,发现黑洞旋转的角动量是它的质量所能允许的角动量的96%。根据这样的角动量和黑洞的45个太阳质量,你计算了其他一些性质,包括它的旋转速率,每秒270周,和它的赤道周长,533公里。

你对黑洞的旋转很感兴趣,以前从来不可能这么近地观察旋转黑洞。所以,虽然很过意不去,你还是请一个志愿者机器人到视界近旁去探险,并把经过发回来。你对那个机器人(他叫科罗(Kolob))仔细下达了指令:“降到视界上10米的地方,靠你的火箭使自己静止下来,浮在飞船正下方。还要靠你的火箭抵抗引力的向下吸引和空间的龙卷风旋涡。”

科罗喜欢冒险,他离开船舱,向下落去。起先,他轻轻点燃火箭,就能抵抗空间的旋涡,让自己保持在飞船下面,但后来就困难了。当他到达的轨道周长为833公里,比视界大56%时,他的激光带回了这样的消息:“我顶不住旋涡;我顶不住了,顶不住了!”他像被龙卷风卷起的一块石头,被卷入了围绕黑洞的轨道。6

“别担心,”你告诉他,“尽可能顶住旋涡,继续降落,直到视界上方10厘米。”

科罗答应了。他接着下落,被卷入越来越快的环行运动。最后,他停止下落,漂在视界上方10米的地方,却几乎与视界本身同步地飞旋着,每秒钟270圈。不论费多大劲,都挡不住这种运动,因为空间旋涡,他永远也停不下来。

“换一个方向加速。”你命令。“既然不能比每秒270圈转得更慢,那你就转快一些。”

科罗试了试。他加速火箭,想让自己还在视界上方10米,但比先前运行更快。尽管他从火箭感觉到了平常的加速度,但你看他的运动却几乎没有什么改变。他仍然每秒钟环行270圈;在你还没来得及给他发出进一步指令时,他的燃料用完了,开始垂直下落;他发出的激光突然地掠过电磁波谱,从绿变红,到红外,到无线电波,然后变黑,而他的飞行却没有改变。他去了,落进了黑洞,落向你永远也看不到的暴戾的奇点。

经过3个星期的痛苦、实验和望远镜观测,你们现在开始建设未来了。从遥远的行星取来材料,在黑洞周围建起环状“大梁工程”,周长500万千米,厚3.4千米,宽4 000千米。它旋转的速度恰到好处,每小时转两圈,这样,离心力正好能抵消大梁环中心(距里外两面各1.7公里)受到的黑洞引力。环的大小也是仔细考虑过的,喜欢1个地球重力的人可以在环的里面和外面建设家园,喜欢重力轻一点的人可以住在中心附近。引力的差别,部分来自旋转环的离心力,部分来自黑洞的潮汐力——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即时空曲率。13

为这个环状世界提供光和热的电源来自黑洞:黑洞质量的20%以能量形式贮藏在视界附近的空间的龙卷风式的旋涡里。7那是太阳一生所辐射的光和热的10 000倍!因为在视界外面,那是能够提取的。即使环状世界只能利用50%的能量,也仍然比太阳的能量供应大5 000倍。

能量的汲取原理与类星体是相同的:8船员们将磁场穿过黑洞视界,虽然它有离开的趋向,你们还是利用巨大的超导感应圈(图P.6)将它留在黑洞。视界旋转时,在附近的空间产生龙卷风旋涡,它反过来又与穿过的磁场相互作用而形成巨大的发电机。磁力线充当着输电线。电流从黑洞赤道流出(表现为电子从这里流进),沿着磁力线流向环状世界,将能量送到那儿。然后,它沿着别的磁力线离开环状世界,从南北两极流进黑洞(表现为质子从那儿流进)。通过调节磁场强度,环状世界的居民可以调节能量输出:早期的磁场弱,能量小;晚期的磁场强,能量大。随着能量的汲取,黑洞旋转会逐渐变慢,但仍然要过亿万年它才能耗尽所贮藏的巨大旋转能。

图P.6 围着黑洞的大梁环上的城市和城市从黑洞的旋转汲取能量的电磁系统。

这个人造的世界就是船员的“家园”,是他们子孙万代的家园,也是他们未来探索宇宙的基地。但是,你不喜欢这儿,你怀念地球和地球上的朋友,他们一定已经死去40多亿年了。你真想在你200年生命的最后1/4回到如诗如画的青年时代,那是很冒险的,也许不会有结果,但你还是想试试。

走向未来是很容易的,如你们经历的黑洞航行;回到过去却没那么简单。实际上,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也许完全禁止这样的旅行。不过,DAWN告诉你,20世纪的物理学家曾猜想,通过一种叫虫洞的假想的空间卷曲,也许可以实现回到过去的时间旅行。9这种空间卷曲由两个人口(虫洞口)构成,像两个没有视界的黑洞,在宇宙中可以分离很远(图P.7)。从一个洞口进去的东西会发现一个很短的通道(虫洞的喉),通向另一个洞口。这条通道在超空间延伸,不穿过正常空间,所以从我们的宇宙看不到它。DAWN解释,通过虫洞的时间与通过我们宇宙的时间,在连结方式上可能大不相同。沿一个方向穿越虫洞,如从左到右,人们可能回到宇宙的过去,而从反方向穿越,即从右向左,他可能会跑到时间前头。这样的虫洞不仅是空间卷曲,也是时间卷曲的结果。

图P.7 一个假想虫洞的两个洞口。从一个洞口进去,穿过一条短短的(虫洞喉)在超空间而不是我们宇宙中的通道,你会从另一个洞口出来。

DAWN告诉你,量子引力定律要求,应该存在这种类型的非常微小的虫洞。10这些量子虫洞的大小只有10-33厘米,它们的存在也只是瞬间的事情——短短的10-43秒,当然不能用来作时间旅行。14它们出人意料地闪现,又出人意料地消失——忽来忽去,又似乎无处不在。碰巧,可能有个虫洞,一个洞口在今天的环状世界附近,另一个洞口在40亿年前你们启程远航时的地球附近。DAWN建议,在虫洞闪现时抓住它,然后像小时候吹气球那样让它膨胀,保持洞口打开,让你穿过它回到年轻时的故乡。

但DAWN也警告你,那是很危险的。物理学家猜想(尽管还没有证明),在膨胀的虫洞成为时间机器前的那一瞬间,它可能就在剧烈的爆炸中自我毁灭了。宇宙可能通过这样的办法来阻止它自己出现时间旅行的怪圈,例如,一个人可以回到过去,在母亲怀他之前将母亲杀死,从而不让他出生来杀害母亲。11

如果物理学家猜错了,DAWN就可以让虫洞打开几秒钟并张开足够你穿过的喉管。你在旁边等着,然后钻进去,经过几分之一秒(你自己的时间),你就回到了40亿年前你年轻时在地球的家乡。但是,假如时间机器自我毁灭了,你也会随它而去。你决定碰碰运气……

上面的故事像科幻小说,是的,的确有点儿像。我无法保证织女星旁有10个太阳质量的黑洞,银河系中心有100万个太阳质量的黑洞,或者宇宙什么地方有15万亿个太阳质量的黑洞;这些都是虚构的,然而却是合理的。我自己也怀疑,人类是否有力量成功进行星系际旅行,或者星际旅行,他们是否能在黑洞的周围建成大梁上的环状世界。这些也是虚构的。

不过,我能很有信心(当然还不能彻底)地保证,我们的宇宙存在着黑洞,它们具有故事里描述的那些性质。假如你的飞船漂浮在15万亿个太阳质量的黑洞视界上方,我保证船里的物理学定律与地球上的是一样的;当你看船外周围的天空时,你会发现整个宇宙都暗下来了,只有一个明亮的小光盘在照着你。我保证,假如你让一个机器人到旋转黑洞的附近去探险,不论它如何发动火箭,都只能以黑洞自身的旋转速度(在我说的例子中,即每秒270周)进退。我保证,快速旋转的黑洞能将它质量的29%作为旋转能贮藏起来,如果我们足够聪明,是能汲取和利用它的。

我从没见过黑洞,怎么能有信心保证这些事情呢?实际上,没人见过黑洞,天文学家也只发现了一点儿间接的黑洞存在的证据,12而关于它们的那些具体性质,什么观测证据也没有。我凭什么那么大胆地保证那么多的东西呢?原因很简单。假如我们理解正确的话,物理学定律预言那些黑洞性质,而且是毫不含糊地预言,实际上跟它们预言地球上的海洋潮汐(每次高潮和低潮的时间和高度)是一样的。根据牛顿的物理学定律,可以从数学公式导出从1999年到2010年的地球潮汐序列;同样,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定律,可以从数学计算导出黑洞视界和外面的一切性质。

我为什么相信物理学基本定律的广义相对论描述是高度精确的呢?毕竟,我们知道牛顿的描述在黑洞附近不再准确了。

基本定律的成功描述本身都暗示着它会在什么地方失效。13牛顿的描述告诉我们,它可能在黑洞附近失效(当然,我们只是在20世纪才从牛顿的描述中发现这一点)。同样,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描述的可靠性表现在黑洞外、视界上和几乎一切(但不完全)都落向它的中心奇点的黑洞内部。这是令我相信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的事实是,虽然广义相对论的黑洞预言还没有被直接检验过,但广义相对论的其他特征已经在地球上、在太阳系、在由两颗致密奇异的所谓脉冲星构成的双星系中找到了高度精确的验证。广义相对论成功经历了每一个考验。15

在过去的20年里,我参与了有关的理论物理学探索,得到了现在这些黑洞的认识,我也在探索通过天文学观测来检验黑洞的预言。我个人的成绩是渺小的,但与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同行在一起,我经历了探索的兴奋和发现的惊奇。我想尽可能地在这本书里把那些兴奋和惊奇的感觉带给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以外的朋友们。

[1] 第10章。

[2] 第12章。

[3] 第4~6,10,12~14章。

[4] 第12章。

[5] 第7章。

[6] 第7章。

[7] 第7,11章。

[8] 第9,11章。

[9] 第14章。

[10] 第14章。

[11] 第14章。

[12] 第8,9章。

[13] 第13,1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