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好说话2:简单有效的高情商沟通术 » 好好说话2:简单有效的高情商沟通术全文在线阅读

《好好说话2:简单有效的高情商沟通术》第三节 学会拒绝才能掌握主动权

关灯直达底部

人在江湖,之所以身不由己,最重要的原因,是很多情境压力像是套索一样勒得人动弹不得。比如说,老板布置任务,你得服从;朋友有事请求,你得帮忙;别人表达善意,你不能不给面子……甚至是最柔弱的小孩,眼巴巴跟你要玩具的时候,也能让你不得不就范。那么,面对或硬或软的各种人情套索,怎样靠说话来“解套”,该拒绝的时候就拒绝呢?

最好的拒绝,是换个方式接受

善于拒绝的人,

往往也是善于开条件的人。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平时的工作已经忙不过来了,老板还常常加码,不断布置新任务,我该怎么拒绝这种不近人情的要求呢?

常见的说法:“不行啊老板,我手上已经有这么多活儿了,实在没时间弄啊!”

更好的说法:“没问题老板!可是您看,我手上已经有这么多活儿了,要保证工作质量和进度的话,我希望您派给我两个帮手,可以吗?”

?•为什么要这样说

对于不合理的要求,谁都会想拒绝。但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所谓的“不合理”,通常都不是“不可能”,而是“缺乏条件”。比如,上司交代的任务看似强人所难,但可能是因为时间或者资源不足,没有办法保质保量地完成。

所以,当你想对这种挑战说“不”的时候,不妨换个角度,用成长性思维来分析——如果这个时候说“是”,需要额外增加什么样的条件。具体的做法,就是从接受老板的要求开始。但是,不是无条件地满足对方所有的要求,而是有条件地接受,也就是以接受工作为筹码,换取更多的资源。

比起直接拒绝老板,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制造困难的人,只要你接受了工作,对老板来说,你就成了想要解决问题的人。而且,你提出的条件,其实就是拒绝了老板原本“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想法。

但是,一旦你提出“要做成这件工作,我需要什么条件”的时候,在老板眼中,你就是一个态度积极,想帮公司解决问题的员工。这时候,你不但不是一个麻烦制造者,老板还会主动配合你的工作,为了让你的工作进行得更顺利,他会考虑是该提供给你更多的资源,还是重新安排这个计划。

当然,有些老板只愿意给任务却从来不肯给资源,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争取授权、预算和人力资源之外,你还可以考虑“时间资源”的置换。比如说,老板紧急交给你一项任务,规定必须三天之内完成。这时候,你就可以借机跟老板置换“时间资源”,一边表态说你很乐意临危受命,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工作质量,势必需要推延其他任务的截止时间,请老板批准。

如果他交给你的事情真的很紧急,通常老板是不会不答应这个要求的,甚至还会主动增派人手来帮你。结果是,你的工作总量不一定增加,但是在老板眼中的印象,已经是大大加分了。

事实上,如果最开始就一口回绝老板,并不会让你之后的工作更轻松。等你忙完手边的事,还是会有新的工作、新的任务。反倒是通过交换筹码获得资源,你可以在同样的工作负担上,赢得老板更多的赞赏。

+•延伸思考

这种跟老板谈判的技巧,除了可以用来交换工作上的资源,也可以用来交换实质的奖励。比如,你觉得最近加班太多,就可以在老板交代新任务的时候说一句:“新任务没问题!只是这阵子忙得乱七八糟,赶完这份工作,您可得答应给我放个假啊!”

只要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任何拒绝其实都是某种谈判。而既然是谈判,接受与不接受,都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善于拒绝的人,往往也是善于开条件的人。“聪明的拒绝”有这样一种逻辑:以现有的条件我做不到,可是换个条件的话,我想我是可以接受的。

“你是学设计的吗?帮我设计个logo吧!”

如果你真的想拒绝,

就不能推托和逃避,

而是要直接消除对方的误解。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是一名设计师,很多朋友都叫我帮他们制作图片和海报,但帮了忙之后,我不但得不到酬劳,还得不到对方的重视和感谢,我该如何拒绝这样的要求呢?

常见的说法:“不好意思,最近真的没时间。”

更好的说法:“不好意思,正因为这是我的专业,所以这个忙,实在没办法随便帮。”

?•为什么要这样说

很多专业人士,都会陷入被人要求免费帮忙的尴尬。比如,做翻译的人,经常被要求“顺手”翻译些外语资料;做律师的人,经常有人打电话想“稍微”了解一下法律建议。而这些人,事后往往不会想到要支付相应的报酬。

这倒未必因为他们小气——如果是请人搬砖的话,他们应该不会只说一声“谢谢”就完事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人们对某样事物是否值钱的认知,往往都流于表面。有很多劳动的价值,像是医生的专业建议、设计师的设计方案等,它需要花费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不像搬砖那样直观,所以经常被忽略。

甚至外行人会觉得:“你不是专业的吗?你只需要动动嘴,给我提些建议就能帮到我,这对你来说丝毫不费力,那我为什么还要付钱呢?”所以,如果你的职业不太容易让人看到你的付出,就特别容易被人占便宜。

因此,如果你真的想拒绝被人占便宜,就要直接消除他对你专业的价值的误解。具体到说话技巧上,你可以先说:“正因为这是我的专业,所以这个忙,实在没办法随便帮。”然后再视具体情况来给对方详细解释。

举个例子,台湾的知名相声演员冯翊纲,同时也在大学教课。上课时经常有学生会起哄,让他讲个段子。遇到这种情况,冯翊纲在每个学期的第一堂课开始之前,就会先介绍一个他的原则:老师我是讲相声的,所以上课时我绝对不会讲笑话,因为我一说笑话,你们就得给钱才能听。

他的意思是,讲笑话是我的专业不是我的嗜好。既然是我的专业,我就不能随便乱来,不然就是不敬业了。所以,一旦我讲了笑话就得收钱,不然,不是你们对不起我,是我对不起我的专业。像这样软中带硬的说法,就比冷冰冰的拒绝要好得多。而且学生听完之后,更能感受到专业人士对他专业的自信和尊重。

如果以后有人想请你在专业上免费帮忙,请记住,专业就是要拿来收钱的,不能随便给人。所以,你可以这样跟对方说:“对不起,因为这是我的专业,所以如果我不认真做,我对不起你;而如果我认真做了,我对不起我的专业。这个忙,我实在没办法随便帮。”

专业人士要对得起自己的专业,所以不能降低标准帮忙随便做一下了事。专业人士要对得起自己的行业,所以不能免费帮忙坏了行规。专业人士要对自己的价值有自信,不管外行觉得这事有多轻松,该有的价格还是得维持。

+•延伸思考

为了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要求,常见的做法是逃避,或是推托说自己很忙。但是,对于专业人士拒绝免费给朋友帮忙,是不合适的。因为当你说自己忙没时间,对方通常就会接一句:“没事没事,我对质量没要求,你随便做一下就好……”可是,一旦你相信了“随便做一下就好”这种话,结果做出来效果不好,对方就算没给钱还是会抱怨,甚至会怀疑你能力不行。反过来说,如果你做得很认真,而对方又觉得这不过是你“随便做一下”的,你也会觉得委屈。

如果对方以为他请你做的事,对你来说只是顺手一帮,那么你可以从“专业标准”这个角度去解释,让对方明白经过你手的东西都是你的作品,关系到你的专业形象,所以你不可能随便做事。而如果要按职业标准认真对待,那就得按职业的标准来收费了。把话讲到这个分上,不但维护了你的利益,同时也可以让对方更尊重你的价值。

另外,人际互动是很微妙的,虽然我们很难要求别人来尊重我们的专业,但是,当你表现出“不管你怎么想,我都很尊重我的专业”的时候,就算你拒绝了别人的要求,对方也会觉得“你的专业是值得被尊重的”。

你礼轻情重,我无福消受

为自己画一条防线,

不仅拒绝恶意,也要对会伤人的善意,

坚定地说“不”。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跟堂姐抱怨我工作的城市消费太高,都没存下什么钱,于是堂姐很关心地说要给我寄点衣服过来,让我省点钱。我虽然很感动,但其实我不缺衣服穿,也不太喜欢堂姐的穿衣风格,但她毕竟也是好意,我该怎样婉拒呢?

常见的说法:“谢谢堂姐的好意,这怎么好意思呢,真的不用麻烦了!”

更好的说法:“谢谢堂姐的好意,堂姐这么为我着想,我真的很感动。但是,我实在不太会搭配衣服,我只会穿特定风格的衣服。你好心送我你的衣服,我根本穿不出去,那我实在会很不好意思!”

?•为什么要这样说

面对恶意,我们自然而然就会将自己武装起来,以防止被伤害。但是,如果别人是怀着善意而来,那就算这个善意会造成你的困扰,很多人也不知道该如何拒绝。

很多时候,虽然馈赠是出于善意,但收下礼物就代表陷入人情往来的循环,反而是一种困扰。另外,因为有来无往,让接受礼物的一方感觉自己低人一等。而当你觉得对方的善意对你造成困扰的时候,又可能会进一步觉得“对方毕竟是好意,所以我不应该有这样的困扰”,从而陷入更深的困扰。

这时候,你需要做一个心理建设,就是培养“自我坚定”(self-assertiveness)的勇气。“自我坚定”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指的是不管外人怎么看,都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自我坚定往往无关对错,而是以你自己的感受为准。所以,你要为自己划一条界线,不仅是拒绝恶意,对于那些会让你觉得不舒服的善意,同样也要坚定地说“不”。

当然,既然是好意,就只能“婉拒”。但是,很多人都会陷入一个误区,就是只做到了委婉,却没有拒绝。比如,在拒绝的时候说:“不好意思让您破费啦!这怎么能行呢?真的不用了!”这样说,对方当然分不清楚是真拒绝,还是纯粹的社交辞令,最后很可能会把你的客套当成笑纳。

其实,如果想要明确拒绝,又同时给对方留个台阶,你可以先感谢对方的好意,再说明自己无福消受,这礼物对你来说其实是个累赘。送礼的人,他们的心态其实非常微妙,很多时候,他们希望得到的只是一种心理的满足感。其实不一定要收下礼物,只要你表达了感激,他们就会很开心了。所以,第一步要先安抚一下对方,表达你的感谢。

接下来,则是要明确指出这个礼物并不适合你。你需要明白地表达,对方的好意会造成你的不便。如果怕伤到对方,这里有个小技巧,就是把责任拉到自己头上——承受不起这份礼物,是我自己的问题,是我无福消受,并不是你送的礼物不好。

“无福消受”这个说法很妙,意思是:“你送的礼物很棒,但是我配不上,硬要塞给我,一定会造成困扰,你也不希望这样吧?”你把球踢回给对方,人家也就不会有什么理由逼你了。

具体来说,如果要回绝堂姐说你不需要她的衣服,这里要强调是自己穿衣风格很固定,不是她送的衣服不好,是你没办法好好搭配,只能无福消受她的好意。这样一来,不仅能明白地拒绝,也不会伤害对方。

+•延伸思考

如果对方是真心对你好,你更应该坚定自我,表达你的立场。否则,想对你好的人最后造成了你的困扰,久而久之你必然会把他当成麻烦,甚至会心生怨怼。这样不管是对你还是对他,都是很可惜的事情。

拒绝请客的正确打开方式,认真你就输了

请客这回事,

是一种人情,

而人情是不能被逼的。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在同学里算是混得比较好的,每次同学聚会,总会有人怂恿说:“你是老板,你得埋单!”我想拒绝,但是又不想伤大家的情面,该怎么说呢?

常见的说法:“我算什么老板啊,这个月手头有点紧,等下次吧!”

更好的说法:“可以啊,那你下次要请我吃什么呢?请我吃法国大餐吗?”或是:“今天吃这么点东西就叫我请客,太不给我面子了!不请!”

?•为什么要这样说

请客这回事,是一种人情,而人情是不能被逼的。如果你是主动去埋单,那么大家会感谢你;可是如果是被大家怂恿才埋单,那这个请客的人情就没了,到时候明明付了钱,局势却变成“你不请就是不给面子”,这样就不对了。所以,你如果不好意思拒绝请客,往往会既空了荷包,也没人领你的情,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其实,当别人起哄怂恿你请客的时候,最好的应对就是“别当真”。你可以把这当成是饭桌上开玩笑的一种方式,既然对方可以起哄,你也可以起哄。既然都是玩笑话,那不管是答应还是拒绝,当然就都不伤感情了。

比如,遇到起哄,你可以拿“起哄”本身开涮,也就是把这话当成玩笑来回应:“可以啊,那你下次要请我吃什么呢?请我吃法国大餐吗?还是请我去米其林餐厅吃呢?”这样一来,很可能大家哈哈一笑,事情就过去了。

另外,你自己也可以主动出击,用一些听起来荒唐的理由,让这件事变得更像玩笑,理由越荒谬越有效。比如你可以说:“今天吃这么点东西,就叫我请客,太不给我面子了!不请!”你也可以说:“我是老板、我是有钱人,有钱人就是任性!所以我说不请,就是不请!”

如果不想单纯起哄,也可以起哄其他老同学,顺便回忆当年的情谊。比如说:“我今天可以请客,可是下一次就应该换班长请客啦!篮球队长也别想逃,班花也要准备好请客哈!”

你可能会觉得这些理由根本不算理由,但这些不算理由的理由,在这种场合反而合适。别人瞎起哄,那你也凑热闹就好。认真想个理由出来,说这个月手头有点紧,反而有点扫兴。

这里的关键不是“说什么”,而是“以什么态度说”。如果是以开玩笑性质的“斗嘴”的态度,说什么都不会伤感情的。进一步说,正因为是同学聚会,气氛越轻松越好,开玩笑才是正常的。

当然,如果你不想开那么多玩笑,而是想要把心里的话传达给大家,那你可以很轻松、也很诚恳地告诉大家:“大家都是老同学了,老同学面前,哪有什么老板啊!”话讲到这里,应该就没有人会再逼你请客了。

+•延伸思考

很多时候,别人说话都是半开玩笑半认真。你如果当成玩笑,那就是玩笑;可是如果你觉得困扰,那就应了那句话——“认真你就输了”。

除非你实在是个不会开玩笑的人,否则不推荐使用“老同学之间,没有什么老板不老板的”这种说法。因为,如果你不是个公认的忠厚老实、喜欢推心置腹的人,这么说,别人很可能腹诽:“开个玩笑而已,他还真拿自己当老板了。”

拒绝孩子,从说出你的“舍不得”开始

很多父母会因为自己“负担不起”,

反过来指责孩子“不应索取”。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孩子总是想买新玩具,拒绝的话,他就会又哭又闹,我该怎么说,才能让他接受不能一直买新玩具这个事实呢?

常见的说法:“唉!每次带你出来都吵着要买玩具!上个月不是才买给你了吗?这么快就又想要新玩具,真是受不了!”

更好的说法:“我知道你很想要,是我的话我也想要。但是价格实在有点贵,爸妈真的舍不得。咱们想想办法,有没有可能先借别人的来玩,好不好?”

?•为什么要这样说

很多父母会因为自己“负担不起”,反过来指责孩子“不应索取”。为了避免愧疚而迁怒于人,不仅会伤害亲子关系,更会造成孩子心理的扭曲。

比如小孩想买玩具,爸妈心里觉得浪费、舍不得,但说出口就变成:“上个月不是才买给你了吗?每次都这么快又想要,你这样喜新厌旧,实在太浪费钱了!”

爸妈这样说,是把愧疚感转移到孩子身上,让孩子觉得:“我提出要求,是不应该的;我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不对的。”孩子会持续感受到“提要求的罪恶感”,害怕提出要求。等到有一天,他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孩子很可能会因为害怕太麻烦别人,或是害怕被认为太自私,而不敢求助。

而孩子这种错误的观念,则是来自爸妈另一种错误的观念:他们觉得“舍不得给孩子买东西”是错的、是有问题的,好像不能满足孩子,就是自己的无能或者自私。如果被孩子发现父母自己在满足欲望,那就会很羞愧。而正是因为爸妈想逃避这种愧疚和罪恶感,才在无意间把孩子当作代罪羔羊。

事实上,不管是孩子或是父母,“有欲望”都不是一件错事。孩子想要买新玩具,这个需求很正常。妈妈想要买一条新裙子或是爸爸想要多看场电影,这也很正常。而想要的事无穷无尽,肯定不是每个欲望都能被满足。换句话说,“无法满足别人的欲望”也不是一件错事。

所以,既然每个人都没错,作为父母就既不要觉得有罪恶感,也不要指责孩子有欲望。父母完全可以大方地向孩子坦陈:“我知道你很想要,但是价格实在有点贵,我真的有点舍不得。咱们看看有没有办法找人借来玩好吗?”这句话同时表达了三个关键信息:(1)你的欲求是合理的;(2)我不能满足你也是合理的;(3)我们可以一起面对问题。

再举个例子。经常有爸妈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孩子想学钢琴,但是看起来没什么天分,想劝他放弃又不知道怎么说。其实,真正困扰父母的不是孩子没天分,而是学钢琴的成本太高。想象一下,如果学钢琴是免费的,或是换成口琴,也不用请人来教,应该没几个父母会在意天分的问题了。

因此,与其跟孩子说:“只要你有天分,花再多钱家里也会支持你学下去,但是你的表现真的不是很好,我们别学了。”倒不如直接承认:“学钢琴很贵,家里并不宽裕,可能负担不起你的学费。”当然,孩子听到之后可能还是会哭闹,但他也必须学会这个重要的人生课题——体谅别人的不足。

孩子需要知道,他确实可以有欲望,但不是他想要就一定能得到。孩子也必须了解,别人有别人的极限,他不能因为需求没有被满足,就觉得生气、不满。就像他有欲求很正常一样,对方没有能力满足他,这也很正常。

+•延伸思考

向孩子坦陈真相,能够让亲子关系更密切,让家庭更团结。这是因为,如果爸妈用“你要求太多”“你没有天分”为由拒绝孩子,那就是站在了子女的对立面。但如果你是说“家里实在没有钱,负担不起”,这就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家庭要作为整体去面对的问题。孩子作为家里的一分子,自然会跟父母站在同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