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 » 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全文在线阅读

《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第四章 不易化解的困难

关灯直达底部

面对突发的丧亲之痛

○ 因为突发事件失去家人,我能解脱并忘记这样的悲痛吗?

我亲眼目睹过很多人因疾病离世,除此以外,有人因为战争、灾害和不可预测的事件死亡,甚至还有人因为一些让人无法相信的离奇原因暴毙。

一遇到这种超乎想象的变故,我们内心会问,“为什么是我遇到这种飞来横祸?”

我们会为此深陷自责,甚至认为也许这辈子自己再也笑不出来了。其实人类天生就具有这样的一种特殊能力,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会遗忘一切悲痛的能力。看到美丽的花朵,听到美妙的音乐,想到美好的事物,我们依然会觉得“活着真好”。也许此刻的你感觉悲伤,但再次感觉美好的那个瞬间一定会出现,请你相信并耐心等待这个时刻的到来。

我非常喜欢《花儿会开》这首歌,它让我相信,总有一天花儿还会绽放。正是这首歌,温柔地教会我如何在痛苦时静心等待。

花儿会开

作词:岩井俊二 作曲:菅野洋子

晶莹的铺满大雪的路上,

透露着春天的香气。

我想起了那座让我怀念的城市,

曾想要实现的梦想,曾想要改变的自己。

如今却只是想起,我思念的人。

听到了吗?谁在唱歌,在鼓励着谁。

看到了吗?谁的笑脸,在悲伤的另一边。

花啊,花啊,花会绽放,为了不久将重生的你。

花啊,花啊,花会绽放,我又留下了什么呢?

夜空的另一边,

散发着清晨的气息。

我想起了那些让人怀念的日子。

受到伤害,也伤害别人,没有回报,所以哭泣。

如今却只是思念,所爱的那个人。

看到了吗?谁的思念,我和谁,彼此相连。

看到了吗?谁的未来,在悲伤的另一边。

花啊,花啊,花会绽放,为了即将重生的你。

花啊,花啊,花会绽放,我又留下了什么呢?

花啊,花啊,花会绽放,为了即将重生的你。

花啊,花啊,花会绽放,我又留下了什么呢?

花啊,花啊,花会绽放,为了即将重生的你。

花啊,花啊,花会绽放,为了即将恋爱的你。

一片土地无论历经何种蹂躏,即使人们认为它再也不可恢复,但终有一天,花儿会重新绽放在这片土地上。现在的你,也许不能体会这种感觉,没有关系,我曾经也和你一样无法理解。

耐心等待这一天,你会发现,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最悲伤的事情

○ 迄今为止,您最伤心的一件事是什么?

说来好笑,我这一生中最伤心的是旧制第三高中理科甲类落选那次,当时我为之痛哭流涕。甲类就是所谓的医学部升学课程。

没有考取医学部的升学班,我悔恨交加……整整一个晚上默默流泪,一直到哭到了第二天早上,枕头都湿透了。

实际上是放榜时不知哪里出了错,事实上我成绩合格并被录取。第二天,当得知结果时,我喜出望外,这是我这辈子最开心的时刻。

这样的经历,让我懂得了一件事。

伤心和喜悦,就像钱币的正反面一样,紧密连在一起。

一晚上不停地流泪,让我深深地意识到自己想进医学部的心情是多么迫切。

夜晚的天色越晦暗,早晨的光线就越耀眼。

冬天的天气越凄冷,春日的暖阳就越明媚。

人这一生,让人悲痛欲绝、不能如愿以偿的情况很多,总体来看,远多于让自己开心快乐的时刻。

想哭就痛快淋漓大哭一场,哭着哭着,你会发现自己有能力面对心中的悔恨和悲伤,你会发现前面一定有美好在等待着你。

真正哭过,才会理解别人的苦。靠近受伤的人时,我们可以对他说一些鼓励的话,会感到慈爱之心油然而生。温柔待人的人也一定会被温柔以待。

人生最令人痛苦的经历会在心中一直占据重要位置,落选这事至今还在心底向我微笑。

运气可以改变吗

○ 一直以来我都运气不济,能改变吗?

有时候人们会想,为什么只有我这么倒霉,身患重病、家人早逝、失业、离婚还有其他悲催问题,难道真的是我运气不好?人一生中如果遇到这样的困局,总会有这样的想法吧。

其实,人这一生中会面对很多困难,即使那些被认为运气好的人也难免有各种艰辛或苦恼。

这世上不存在完全无忧无虑的人。

我一直在思考,我们是不是可以用“机会”替代“运气”这个词?就像我们看富士山,如果乘坐新干线,到了静冈附近就能看到富士山的雄伟,但并不是每次都能如愿,因为即使是晴天,富士山也可能被云雾遮挡,而且如果你恰好是晚上乘车路过,那也完全看不到富士山的美妙。这告诉我们,即使在日本排名第一的高山也有不总是能被人看到的时候啊。

可是就算看不到,富士山依然矗立在那里。

可能你下次再去看,有可能还是看不到,你不死心再去,结果依然不能如愿。一次又一次错过,到后来在不知不觉中,你放弃了这个愿望,以至于你已经到了富士山脚下却睡着了,再次与富士山失之交臂,最后发现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

即使无法亲眼见到,但相信富士山就矗立在那里。这样去想的思维方式才会让运气好起来。

仔细想想,运气或者机会肉眼无法看到,但我们如果确信自己被爱、被珍视,生活中所有的困难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成长,那在我们度过艰难时刻之后,一定会获得生命丰厚的回报。

听说世界大富豪中99%的人都有过破产的经历。我不知道这个说法的真假,但这句话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奇迹的发生

○ 先生曾经创造很多奇迹,奇迹只会发生在一些特定的人身上吗?

我觉得,不是人人都可以创造奇迹。

那么,奇迹究竟会光顾哪些人呢?

如果我们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我相信,任何人都能创造奇迹。

仔细研究那些曾经创造奇迹的人,我们会发现,无论他们处于什么时代,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有“确信”的意念,并且是坚定地确信。这可以说是一种信仰。

信仰是认识到生命中总有一些事情是自己的力量无法企及的,是相信世界上总有比自己本身需要更高的精神追求,因此舍弃、放下内心的执念,拥有一颗平常心。

奇迹,属于那些有精神追求并确信的人。

舍弃执念,即舍弃过去陈旧的那个自我,实质上是内在的一种重生。

我们常常无法解释的奇迹,就发生在这些经历过脱胎换骨般重生的人身上。对此,我学到的是“像发生过奇迹的那些人一样,坚守精神的追求”。

当遭遇反对时

○ 先生当时推动医疗界改革,遇到过其他医生的反对吗?

对于大家现在耳熟能详的“生活习惯病”[1] ,很多人都会惊讶地问我:“日野原先生,这个词原来是您创造的呀?”

在日本,我创建了首家完全独立型疗养院,最早引进了健康检查项目,并在圣路加国际医院完成实施。确实,这样的项目对当时日本医疗界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医疗改革。

这些成绩源于我在美国医院的那段研修经历,那些日子成为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美国医生教育体系非常先进,能大大增强美国医生的工作意识,他们每个人几乎都能独当一面。除此之外,美国还具有完善的团队医疗系统,这些都让我切身感受到在日本无法体会的医疗现场的紧张与规范。对我而言在美国的学习是一次脱胎换骨的经历。

当时的日本,海外留学是一件非常难实现的事。我非常幸运地获得了奖学金,实现了在美国研修的梦想,遗憾的是研修时间仅有短短一年。你们幸运地生活在现在的时代,我希望大家能经常去国外学习、增长见识。

我当时39岁,决心把在美国学习到的宝贵经验带回日本,回国后,我将此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当时是浮舟邦彦先生与我共同走过了那个艰难的阶段,他现在在大阪经营交响乐音乐厅,并担任滋庆学园(日本最大的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

我们俩在医疗改革的过程中达成了共识,除系统地提高日本医生的水平外,帮助医生处理事务工作的助手们的水平也必须提高,否则无法建立团队医疗体系。

在与浮舟先生二十多年的工作交往中,偶然发现我们都喜爱古典音乐,并且都是男高音裴宰彻先生的忠实粉丝。对于这样的缘分,我们深感惊讶。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引发不可思议的事情。

“患者和未来医疗”是我在实施各种改革措施时的主要原则。但是,在任何新兴事物发展初期,都会遭遇反对声音,这些措施也不例外。

有趣的是,持有否定意见的人几乎都是我的同行,他们也是医生。他们认为日本与美国的环境不同,这些改革在日本无法实现。

圣路加国际医院在改建的时候也遭遇了反对,当时反对者看到医院宽敞的走廊时,“日野原先生真是喜欢奢侈啊,设置这样宽敞的走廊到底是为了什么”,诸如此类的非议很多。1995年,发生了让人们永生难忘的地铁站沙林毒气事件,离现场很近的圣路加国际医院形成了战场般的拥挤场面。

被批评“奢侈”的走廊上,配备了让每个患者都能单独吸入氧气的医疗设施。正因为走廊足够宽,医院才有能力一下子接纳600多位挣扎在生死线上的病人。

这次事故让大家明白了,一旦发生战争,医疗现场会是什么样子。我去美国研修时积累的经验,成为应付这次事故的关键。

也可以听听我父亲的故事,我的父亲也有过和我类似的经历。

父亲年轻时,曾经作为牧师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在美国的大学,父亲深感校园的良好环境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年轻学子们置身于良好的环境,无形的力量似乎能打开他们求知欲的大门。回国后,父亲在广岛女子学院担任校长,被美国大学氛围感动的他,梦想着在日本也建造一所美国式的大学。

为了实现梦想,必须购置土地、推行改革,当时的教育系统无法接受,这些措施遭到了强烈的非议。甚至有人针对购买土地这一问题质疑父亲是为了个人私欲,并对此大做文章批评他。

“无论身处何等困境,你们的父亲不会做那样的事。”母亲从内心对父亲充满尊敬和爱慕,她和父亲一起伤心地离开了广岛,来到我身边生活。

被称为“叛徒”“大罪人”而不得不离开的父亲,当时内心是怎么想的呢?几十年后,为了感谢父亲对广岛女子学院的贡献,学院里放置了父亲的铜像。我想,父亲在天国如果能看到,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他一定会很欣慰吧。

即使不被当时的人们理解,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真正美好的东西,一定能跟得上时代步伐,经得起历史评判。

我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可以超越任何“限制”,即使当时不被接受,也一定不要受此影响、感到困惑,要相信真正的价值终有一天会得到认可。

当挑战没有人做过的事情时,你要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也许你心中有一种强烈的“想做”的意愿,这时候就要仔细去想为什么要去做,这点非常重要。

我想转述稻盛和夫先生在国际医疗学会上演讲时说的话,他目前担任京瓷名誉董事长,职业生涯中曾多次迎接挑战。

稻盛和夫先生27岁时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52岁时创办第二电信(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后来又重振已经宣布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他是一位“不走寻常路”的人。

那时候,他常常问自己的一句话是,做到“动机至善,私心了无”了吗?

当时NTT垄断着日本的通信业,稻盛和夫先生想进入这个行业,他反复地问自己这个问题,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答案,于是决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为了践行自己了无私心的信条,他宣布不持有KDDI任何股份。经过多年发展,KDDI成了全日本第二大电信公司。

更为重要的是……

开始引入新生事物时,难免不被他人理解,有时还会遭受强烈反对,这时候一定要想起“向远看”这句话。

我很敬重的一位禅学大师曾经和我说,即使遭到别人的反对,也不要气馁,而是向远看,然后用“我是这样考虑的”商量语气,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

我们要“向远看”、向他人做“解释”,然后不断“重复”我们的观点。

这就是我们运用意志力、付诸行动的必要过程。

如果没有反对的声音就不存在什么挑战,正因为有人反对,我们才有机会应对挑战。我们必须经常反问“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谁我要面对这样的挑战”?如果有必要,要不断地反问自己。

当然我们这样想、这样做的时候,一定会有身处逆境的时候。我就是这样走到了今天。

培养孩子

○ 想让孩子成为像先生这样的人,该如何培养呢?

我小时候,好像两三岁的时候,如果有什么事情不明白或者有些事情不能接受,从来不听大人解释,我就躺在地上又哭又闹2个小时。

每到这个时候,母亲就会笑着说:“这孩子长大了是会成为了不起的人,还是变成一个大无赖呢?”

我个性争强好胜、不服输,在学校不是优等生,身体也不健康。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一个常常给妈妈带来麻烦的孩子。妈妈总是为我操心,应该很辛苦吧。

我这一生最感谢母亲的是,她一直相信“重明是不用管就会自觉学习的孩子”,她对我一直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

这里说的放任自由,不是不关心,爱的反义词是不关心,母亲对我的放任自由是对我的全然信任,她在耐心等待我长大成熟的那一天。

我的母亲,她从来没有主动向我灌输过什么知识,所以我从小就可以全心投入自己的爱好和感兴趣的事物中,反而更加勤勉好学。

有件事至今令我难以忘怀。我个性不服输,当大我不多的姐姐开始认字时,我对自己还不认字的现实非常生气。有一次,我在地上写下平假名的“ろ”字,然后问:“妈妈,这个怎么念。”妈妈看着我,对我说:“等着重明长大了自己学吧。”我永远怀念那个信任我、等待我长大的妈妈。

母亲爱自己的孩子,所以对孩子总是充满期待,总是“希望他变成这样或那样”。

做妈妈的如果常说“去做这个”“那个不行”去强制孩子,表面上看似在保护孩子,实际上却有可能适得其反。

如果家长总是强迫孩子遵从自己的意愿,无形中也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什么也做不了。其实,孩子身上的潜能如同宇宙,深不可测,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上天已经赋予每个孩子特殊才能,家长要做的是耐心等待。我从母亲那里学到,这种耐心才是做好家长最重要的因素。

重明语录

永怀希望

耐心期待

困难终将被战胜

把愿望分成几块,

实现愿望,

先从最小的那块开始吧!

活着是靠机缘巧合,

还是命中注定?

无人能够看透,

人间这部剧本。

永怀希望,耐心期待

悔恨

悲伤

经历之后

一定有美好在等待

人这一生,让人悲痛欲绝、不能如愿以偿的情况很多,总体来看,远多于让自己开心快乐的时刻。

真正哭过,才会理解别人的苦。靠近受伤的人时,我们可以对他说一些鼓励的话,会感到慈爱之心油然而生。温柔待人的人也一定会被温柔以待。


[1].954年,日野原先生在日本圣路加国际医院第一次引入了一种叫作“短期住院精密身体检查”的体检项目。这种特殊的精密体检项目后来成为提高普通日本人平均寿命和生活品质的关键原因之一。这项检查后来被人称为“人体船坞”(human dock),就像船舶要进入船场内进行精密检查和维修一样。这项检查能在半天到一天的住院检查中,发现一些平时没有明显症状的身体潜在病灶。据统计,癌症、心脏病、脑中风这三类疾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40岁左右的日本人最容易患上的疾病,当时被称为“成人病”,致死率非常高。20世纪70年代,已成为日本内科权威的日野原先生呼吁将“成人病”这一叫法改成“生活习惯病”,因为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很多病例都是因为日常不良的生活习惯。旧厚生省于1996年将“成人病”改称为“生活习惯病”,如今这一名称已被人们广泛接受。——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