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秘传眼科龙木论 » 秘传眼科龙木论全文在线阅读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之十

关灯直达底部

三·木部

凡二十九种桂 味甘辛。大热,有小毒。主利肝肺气。头痛。日华子治一切风。明目。

松脂 味苦甘温无毒。除胃中伏热。

枸杞 味苦寒。根名地骨皮。大寒。子微寒无毒。春夏采叶。秋采茎实。冬采根。药性论。叶和羊肉作羹。益人甚。除风明目。若渴可煮作饮。代茶饮之。主患眼风障。赤膜。昏痛。取叶捣汁。注眼中妙。千金方。治肝虚。或当风眼泪。枸杞最肥者二升。捣破。纳绢袋中。置罐中。以酒一斗浸干。密封勿泄气。三七日。每旦饮之。任性勿醉。肘后方。疗目热。生肤。赤白眼。捣枸杞汁点眼立效。外台秘要。疗眼暴赤。天行肿痒痛。地骨皮三斤。水三斗。煮取三升。绞去渣。更内盐一两。炒取二升。敷目。或加干姜二两。

柏实 味甘平无毒。主益气除风。久服耳目聪明。

茯苓 味甘平无毒。主开胸腑。调脏气。雷公云。凡采得捣令细。于水盆中绞令浊。浮者去之。是茯苓。而若误服之。令人眼中 子。并黑睛点小兼目盲。记之。

琥珀 味甘平无毒。日华子明目。摩翳。

黄柏 味苦寒无毒。疗目热赤肿。日华子洗肝。明目止泪。

楮实 味甘寒无毒。主明目。叶亦入方用。外台秘要。点眼翳。取楮白皮暴干。合作一绳子如钗股。火烧作灰。

待冷细研如面。每点于翳上。日三五度渐消。

蔓荆 味苦辛。微寒。平温无毒。主明目。头风痛。目泪出。日华子治赤眼。

蕤核 味甘。温。微寒无毒。主明目。赤肿痛泪出。目肿 烂。图经刘禹锡传信方。所注法最奇。云眼风泪痒。

或生翳。或赤 。一切皆主之。宣州黄连捣筛末。蕤仁去皮研为膏。缘此性稍湿。末不得故耳。与黄连等分合和。取无虫干枣二枚。割头少许留之。去却核。以二物满填于中。却取所割下枣头。根据前合定。以小绵裹之。惟薄绵为佳。以大茶碗量水半碗。于银器中。文武火煎取一鸡子。以来。以绵滤。待冷点眼。万万不失。前后试验数十人皆应。今医家亦多用得效。故附之。

藿香 微温疗风。

乳香 微温。日华子味辛热。微毒。去恶风。

桑叶 主除寒热。日华子暖无毒。除风痛。春叶未开时。可作煎服。治一切风。经验方。治青盲。此一法当根据而用之。视物如膺鹘者有此效。正月八。二月八。三月六。四月四。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八月二十。九月十二、十七。十月二十二。月晦。每遇上件神日。用桑柴灰合以煎汤。沃之于瓷器中。澄令极清。以药稍热洗之。如觉冷。即重汤煮令得所。不住手洗。遇上件日不得不洗。缘此神日本法也。

栀子 味苦。寒。大寒无毒。疗目热赤痛。胃中热气。

麒麟竭 味甘咸平有毒。小破积血。日华子。此药性急。亦不可多使。

龙脑 味辛苦微寒。一云温平无毒。主明目。去目赤肤。海药谨按陶弘景云。主内外障眼。又有苍龙脑。用点眼则有伤。切宜择用。

枳壳 味苦酸。微寒无毒。止风痛。日华子。除风明目。及肺气。食医心镜。用枳壳一两。杵末。如茶法煎用。

明目。

秦皮 味苦。微寒。大寒无毒。去风除热。目中青翳白膜。可作汤洗目。药性主明目。去肝中久热。两目赤肿疼痛。风不止泪。秦皮一升。水煎澄清。冷洗赤眼极效。外台秘要。治赤眼及睛上疮。秦皮一两。清水一升。于白碗内浸。春夏一食时以上。看碧色出。即以箸头缠绵。仰卧。点所患眼。仍洗从大 中满眼着。微痛不畏。良久三五饭间。

即侧卧。沥却热汁。每日十度。以上着不过两日瘥。又治眼因赤瘥后翳晕。秦皮一两。切。水一升五合。煮取七合。澄清渍目中。

没药 味苦平无毒。主目中翳晕痛。肤赤。

五倍子 味苦酸平无毒。疗肺脏风。博济方。治风毒上攻眼目。肿痒涩痛不可忍者。或上下睑 赤烂。浮翳瘀肉侵睛。神效驱风散。五倍子一两。蔓荆子一两半。同杵末。每服二钱。水二盏。铜石器内煎及一盏。澄滓热淋洗。留滓。二服又根据前淋洗。大能明目去涩痒。

密蒙花 味甘平。微寒无毒。主青盲。肤翳赤涩。眵多泪。消目中赤脉。及疳气攻眼。

诃梨勒 味苦温无毒。图经取其核。入白蜜研注目中。治风赤涩痛神效。

石南 味辛苦中有毒。能逐诸风。

钩藤 微寒无毒。

突厥白 味苦。

槐木 千金方。疗肝赤眼。取槐木枝如马鞭大。长二尺作一段。齐头。麻油一匙。置铜钵中。且使童子一人以其木研之。至瞑。令仰卧。以涂向眼 。日三度瘥。又方。明目黑发。取槐子于牛胆中渍阴干。百日食后吞槐子一枚。

十日身轻。三十日白发黑。百日内通神。食医心镜明目方。嫩槐叶一斤。蒸如造炙肝。取叶研末。如茶法煎。呷之。

牡荆木 肘后方。疗目卒痛。烧荆木出黄汁。敷之。

鸡舌香 抱朴子用此香入黄连乳汁煎。治目中病。

苦竹 孙真人食忌。治目中赤 痛如刺。不得开。肝实热所致。或生障翳。苦竹沥五合。黄连二分。绵裹入竹沥内浸一宿。以点目中数度。令热泪出。凡叶竹皆可煎汤饮之。盖竹叶能生胆上膏。

卷之十

四·人部

凡二种乳汁 味甘平无毒。唐别录。首生男乳。疗目赤肿痛多泪。又取和雀屎去赤 肉。肘后方。疗目热生肤赤白膜。

取屎细直者。以人乳和敷自消烂尽。陈藏器。 眼睛和乳汁研滴目瞳子。能见云外物。又主目病。以象睛和乳汁滴目中。

怀孕妇人爪甲 取研细末。置目中去障翳。

卷之十

五·兽部

凡十四种麝香 味辛温无毒。疗风毒。去目中肤翳。雷公。凡使麝香。并用子日开之。不用苦。细研筛用。孕妇不可服。

牛黄 味苦平有小毒。孕妇不可服。

熊脂 味甘。微寒温无毒。日华子治风。疗头旋。

酥 酸微寒。日华子。益心肺。陈藏器。堪用诸膏摩风肿。

牛胆 味苦大寒。益目睛。药性论,腊月牝牛胆。盛黑豆一百粒。后百日开取。食后夜间吞三七粒。镇肝明目。

黑豆盛汁。不计多少。

牛肝 主明目。

青羊胆 主明目。药性论。青羊肝服之明目。胆点眼。主赤障白膜风泪。食疗治肝风虚热。目赤暗痛。热病后失明者。以青羊胆或子肝薄切。水浸。敷之极效。生子肝吞之尤妙。主目失明。取 肝一斤。去脂膜薄切。以未着水新瓦盆一口。揩令净。铺肝于盆中。置于炭火上爆。令脂汁尽。候极干。取决明子半升。蓼子一合。炒令香为末。和肝捣之为末。以白蜜浆下方寸匕。食后服之。日三。加至三匕止。不过三剂。目极明。一年服之妙。夜见文本并诸物。其羊即骨历羊是也。当患眼痛涩。不能视物。及看日光并灯火光不得者。取熟羊头眼睛中白珠子二枚。于细石上和枣汁研之。取如小麻子大。安眼睛上仰卧。日二夜二。不过三四度瘥。千金方治目赤及翳。羊眼睛暴干为末。敷两目。又敷目KTKT 。青羊肝内铜器内煮。以面饼覆面上。上钻两孔如人眼。止以目向上熏之。肘后方。治目暗。热病后失明。

以羊胆敷之。旦暮时各一敷之。梅师方。眼暗。黄昏不见物者。以青羊肝切。淡醋食之。煮亦佳。 羊角主青盲。明目痒气风头痛。

羚羊角 味咸苦。寒。微寒无毒。主明目。

犀角 味苦酸咸。寒无毒。疗头痛。日华子镇肝明目。

虎睛 日华子镇心。

兔肝 主目暗。孟诜。肝主明目。和决明子作丸服之。又主服丹石人上冲眼暗不见物。可生食之。一如服羊子肝法。日华子。肝明目。治头旋眼痛。

猪肝 方家多用之。外台秘要,疗目盲猪胆一枚。微火上煎之。可丸如黍米大。内眼中食顷良。又翳如重者。

取猪胆白皮曝干。合作小绳子如粗钗股大。火烧作灰。待冷。便以灰点翳上。不过三五度。

犬胆 圣惠方治眼痒急赤涩。用犬胆汁注目中。食疗上伏日采犬胆。以酒调服。明目。去眼中浓水。

马齿 刘涓子。主目有白翳息肉。取齿一大握。洗。和朴硝少许。杵。以绢裹安眼上。数易之。

卷之十

六·禽部

凡二种白鹅膏、斑鸠 味甘平无毒。主明目。

卷之十

七·虫鱼部

凡十七种石蜜 味甘平。微温无毒。明目。葛氏方。目生珠管。以蜜涂目中。仰卧半日。乃可洗去。生蜜佳。

蜜蜡 味甘微温无毒。集验方。治雀目如神。黄蜡不以多少。器内溶成汁。取出。入蛤粉相合得所。成球。

每用以刀子切下二钱。以猪肝二两。批开掺药在内。麻绳扎定。水一碗。同入铫子内煮熟。取出乘热熏眼。至温冷并肝食之。日二。以平安为度。

牡蛎 味咸平。微寒无毒。陶隐君。左顾者雄。故名牡蛎。

珍珠 味寒无毒。粉点目中。主肤翳障膜。

石决明 味咸平无毒。主目障翳痛。青盲。日华子凉明目。壳磨翳障。亦名九孔螺也,图经。壳大者如手。小者如三两指。海人亦啖其肉。亦取其壳渍水洗眼。七孔者良。十孔者不佳。

鲤鱼胆 味苦寒无毒。主目热赤痛,青盲明目。药性论。目赤痛翳痛。食疗。胆主除目中赤及热痛。点之良。

蝉蜕 味甘寒无毒。御药院。治头风目眩。为末饮汤下。

白僵蚕 味咸辛平无毒。日华子。治一切风病。

青鱼胆 味甘平。微寒无毒。主目暗。滴汁目中。

贝子 味咸平有毒。主明目。一名贝齿。千金方。点小儿黑花。眼翳涩痛。用贝齿一两。作烧灰研如粉。入少龙脑点之妙。又去目翳。贝子十枚。烧灰细筛。取一大胡豆着翳上卧。如炊一石米久。乃灭。息肉者。加珍珠与贝齿等分。

蛇蜕 味咸甘平无毒。主明目。

蝎 味甘辛有毒。疗诸风。口眼 斜。

乌贼鱼 经验方。治疳眼。取乌鱼骨、牡蛎。等分为末。糊丸如皂角子大。每服用猪肝一具。药一丸。清米泔内煮肝熟为度。和肝食。用煮肝泔水下三两服。

蛴螬 千金方。治稻麦芒入眼。取蛴螬。以新布覆目上。持蛴螬从布上摩之。其芒着布上。

蜘蛛 外台秘要。治疣目。以蜘蛛网丝缠绕。自落。

田中螺 药性论。治肝热。目赤肿痛。取田中螺大者七枚。净洗。新汲水养去秽泥。重换水一升浸洗。仍旋取于干净器中。着少盐花于口上。承取自然汁。用点目。逐个如此。用了却放却之。百一方。治目痛累年。或三四十年。

方取生海螺一枚。螺口开。以黄连末内螺口中。令螺饮黄连汁。绵注取汁着 中。

白鱼 即衣鱼是也。外台秘要。治目翳。白鱼末。着少许于翳上。

卷之十

八·果部

凡一种杏仁 广利方治眼筑损 肉出。杏仁七枚去皮细嚼吐于掌中。及热以绵裹箸头。将点 肉上。不过四五度瘥。

左慈秘诀杏不用多食。令人目盲。千金方治头面风眼 。鼻塞眼暗。冷泪。杏仁三升为末。水煮四五沸。洗头令汁尽。

三度瘥。

卷之十

九·米谷部

凡二种小麻油 大寒无毒。主风气。去头浮风。千金方。治物落眼中。以清水研好墨点。

青  味甘寒无毒。主益气补脑。久服耳目聪明。

卷之十

十·菜部

凡七种芜菁 味苦温无毒。子主明目。唐本北人又名蔓菁子。主目暗。千金方。常服明目。洞视肝肠。芜菁子三升。

以苦酒三升煮令熟。日干筛末。以井花水服方寸匕。加至二三。日三服。

瓜蒂 味苦寒有毒。日华子治脑寒。热痈眼昏。

马齿苋 主目盲白翳。子明目。仙经用之。食医心镜。主青盲白翳。除邪气。利大小肠。去寒热。马齿苋实大升。

捣为末。每一匙煮葱豉粥和搅食之。煮粥及着米糁五味作羹亦得。

假苏 味辛温无毒。主寒热。唐本注。即菜中荆芥是也。陈者良。主血劳。风气头痛。头旋眼眩。经验方。产后中风。眼反折。四肢搐搦。下药可立待应效。以如圣散。荆芥穗为末。酒服二钱匕。后方治一切风口眼偏斜。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处砂盆内研。生绢绞汁于瓷器内。看浓薄煎成膏。余滓三分去一分。漉滓不用。将二分滓日干为末。以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早至暮可三服。忌动风物。

葱实 味辛温无毒。主明目。食医心镜理眼暗。补不足。葱实大半升。为末。每度取一匙头。水二升。煮取一升半。滤取滓。葺米煮粥食良。久食之。又捣葱实丸蜜如梧桐子大。食后饮汁服一二十丸。日二三服。亦甚明目。

白 荷 唐本注。治稻麦芒入眼中不出。以汁注眼中即出。

苦匏瓠千金方。治眼暗。取七月七日苦苦瓠瓤白。绞取汁一合。以酢一升。古文钱七文和渍。微火煎之减半。

以沫内目 中。又去翳法。以石胡荽内鼻中。翳自落。亦名鹅不食草。

附·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

夫六识之中。以眼为上。称为日月。喻以骊珠。记二两下以玄黄。脏四气而通胆。胆视故得身安。明达规矩。全躯莫贵乎斯。上士之人。自调五脏。而能养神之安。即使脏和。和则眼目清洁。时遇失养。治疗易痊。纵有微 。容可驱遣。中士之人。犹能眼动静。自晓节宜,设使气厄。亦能除矣。下等之类。损益既昧。寒暄失宜。但有疾证。不能疗矣。

遂有所伤者也。故致如目者。惟轻膜果里水。水之性澄清。不奈纤埃。易致其损。皎洁莹净。无不鉴明。贵如宝珠。故曰明珠者。凡举动瞻视。假借三光。设若外视昧则内视。昧则内视不明。内明则外视即耀。故眼五脏之中主也。瞳人及黑晴。肾之主也。白睛应肺。总管于肝。明孔遍通于五脏。气若少乱。目生患也。五脏既安。何敢有损。是以枝病花衰。

根枯叶落。若内有所伤。则外生诸疾也。又曰。目者。精气之余也。心之主。肝之管也。五脏之精。气皆主于目。骨之精气为瞳人。筋之精为白睛。肉之精为约束。是以筋血气骨之精。为目瞳人共成也。夫忧愁思虑。皆会于心神。肝藏魂。

肾藏志。肝为中将。取决于胆。会气于心。而主于目。目者。五脏之精气也。五脏有病。皆形于目。目赤。则病在于心。

目白在肺。目青在肝。目黄在脾。目黑在肾。不可明者。病在胸中。气失则目瞑。气绝则目暗。肝气通于目。肝气和。

则色明。肝有病。则目夺精而眩。肝中寒。则目昏而瞳人痛。邪伤肝。则目青目黑。瞻视不明。肝有实热。则眼痛如刺。

肝若虚寒。则目眩流涕。瞻视生花。肝若劳寒。则混而不欲开。肝气不足。则目昏暗。迎风有泪。视物不明。然冲睛目皆赤痛。瘀肉生息。睛目黄。胆与肝合。胆虚。则阴邪所伤。目中生花。肝热。则目中多赤痛泪出。肝不和。则昏而热。

中风欲疼则泪出。文云肝久实热。目赤涩痛息肉。故目者。五脏中气所成也。又曰目中有五轮。夫五轮者。有风轮。有血轮。有气轮。有水轮。有肉轮。乃应于五脏。随气所产也。肝之色青。其味酸。属东方甲乙木也。旺于春。气通于左目。属甲为阳。右目属乙为阴。肝主风。故曰风轮也。虽有其名。而形状难晓。与水轮相辅之也。心之色赤。其味苦。

属南方丙丁火也。旺于夏。心主血。故曰血轮也。血轮与肉轮相辅。赤黑色是也。此轮忌之针。脾之色黄。其味甘。属中央戊己土。旺于四季。各一十八日。脾主肉。故曰肉轮也。肉轮在外。郁郁黄白金色也。白睛也。肺之色白。其味辛。

属西方庚辛金也。旺于秋。故肺主气。故曰气轮也。在肉轮之下。隐而不显也。肾之色黑。其味咸。属北方壬癸水也,旺于冬,故曰水轮也,水轮在四轮之内。为四轮之母。能以克明视万物。故乃呼为瞳仁。肝脏有病。应于风轮。病则迎风有泪。视物烟生。夜退昼增。涩疼裹白。或青翳拂拂。似蝇联之状。此乃肺家之病也。宜治肺经。心脏有病。应于血轮。病则满眼飞花兢起。散乱纵横。 肉渐沿目睛。两 泪淹赤烂。此心经之病也。脾脏有病。应于肉轮。病则睑生肉。

瞳人有病。 乱涩疼。眼见飞花撩乱。文如毛发纵横。夜半即甚。黄昏日午增于早起。此脾经之病也。肺脏有病。应于气轮,病则如云遮日。逡巡即渐分明。一如云影申花。或似飞蝇相赶。此乃肝经受病也。肾脏有病。应于水轮。病则满眼黑花簇簇。雾气昏昏。视一物如二物。睹太阳如底。此肾病也。宜治肾经。余皆仿此。且夫病有多端。其说非一。今将眼科不能言详细。妄说多端。在夫精妙。一一具载于后。

附·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

五轮歌

风轮肝木东方生木木生风。本脏于肝在两中。饥饱不均生热毒。睛疼有翳热浸瞳。

血轮心火心属南方火丙丁。热风流入脏中停。眼 两头生赤涩。远视铜环似碎星。

肉轮脾土脾属中央土最尊。 肉攀睛起黑云。胞沿肿痛羞明涩。赤脉来侵障犯睛。

气轮肺金脏肺停流热毒生。满眸微觉滴乳轻。但将凉药宣肠胃。免使昏昏滴血轮。

水轮肾水肾脏元来受贼邪。上生两眼内生花。分明蝴蝶交加舞。莫待朦胧似雾遮。

附·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

八廓歌

关泉廓小肠之腑属关泉。受病先从心胆传。两 多生热泪痒。但调经脉自然痊。

养化廓三焦有病肝中藏。冒暑冲风时犯光。凉膈邪犹留中宫。连投热药病难当。

抱阳廓内抱真阳是命门。眼前花乱色难分。不能补肾调肝胆,赤脉交加热有根。

传道廓道传为士本经根。肺家壅滞热风侵。太阳若顺应须愈。病涩之时翳犯睛。

水谷廓食气伤脾在胃中。更加积热两相冲。胞沿渐肿侵睛赤。不解中宫热不通。

津液廓膀胱为水肾为元,冷热相刑本截居。青赤翳来轮廓内。非凭妙手不能除。

清净廓视物依稀似雾中,似雾隐手障睛瞳。更加冷泪频频下。此是肝家虚冷攻。

会阴廓肾中之病有因由。酒色气多有带忧。莫道睛疼无大咎。那堪障翳裹睛休。

夫眼者。乃天地之日月也。天地清净。日月光明。天地昏瞑。日月薄蚀,经云。眼应于肝。旺在春三月。作魂神宝。

眼为户牖所通。万物无不睹之。好恶是非。自然分别。自少及长。疾病多般。皆是谋养有乖。致使眼目生患。凡人多食热物。或食五辛。喜怒无时。淫欲不节。冲寒冒暑。坐湿当风。恣意喧呼。狂情啼叫。长夜不寐。天日无闲。极目视高。

凝神远望。或久处烟火。或博戏经时。拈掇多年。雕镌画绣。灯下细书。月中读书。皆能耗散精华。大能损目。更有驰骋田猎。冒涉霜雪。向日延风。昼夜不息。皆是损目之因。恣一时之快意。为目病之根源。所以疾生眼目,凡有养性之事。必须慎之。终身保息。自然无忧。永无眼目之患也。

附·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

钩割针镰法

夫眼之内。两头皆赤有息肉者。宜钩起。以铍针割取令尽。如未全尽。可再取之。以尽为度。或以镰。或以细针以线穿。用口衔定线头牵起。以铍针折起,令离黑珠,向日割之。割了以火熨。令断其势。即不再生,不然则二三年仍前发动。生者粘睛不落。则云难疗:须审细察之。绝浓者入水轮。即以细针篦子折起,勿使损掣瞳人。切须稳当。不得粗心大胆,瞳人前薄不易伤损。凡钩割取。用针不得在旦,旦则腹空。即晕闷便倒,须用人扶头,若有此疾。皆是虚弱之人。宜缓缓调理。但凡钩针。不得一时促急取之。须自斟酌。渐次镰脱遮。无晕闷之患也。若有赤脉 肉。宜针镰也。

可看所患相应。大宜仔细。不可潦草便用此法。恐有侵睛肿疼之患。慎之慎之。

附·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

论眼捷法

夫眼之圣功莫大焉,且如眼生黑花者,如不患眼相似。何以辨之。切须仔细。看瞳人生黑角五六分者。乃真黑花也,此疾因损虚房室得之。若瞳人间微小生黑角气。黑花也,因饥饱劳心得之。若热花者。只白晕侵睛。可辨也。若眼中生翳者。从上生下者难治也。自下而上者亦易治。若头尾生者亦可治也。大凡肉障之眼。宜仔细详审缓看,瞳人间里有白者。是肉障也。凡五风患候者。瞳人间尽是也。此证切须缓缓推详。使患者复旧也。

附·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

论眼昏花捷要

且夫医眼之法。最为多端。非则一体。不可以为轻慢。如患目昏不明。非有一状。肝肾虚。而近视不快。脾虚。而见白花。气虚。而瞻视茫茫。血虚。则飞蝇散乱。血冷。则瞳人开张。肾虚。则瞳人缩小。或不明者。气不和也。黑花散乱者。乃精血虚也。更迎风泪不止者。或昏。是思虑伤也。膀胱损也。最宜用和血壮气,切不可针镰割点。只宜服收花平补之药也。

附·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

七十二问

第一问。眼赤痛者何也。答曰。此乃五脏积毒于肝之外家。受邪热。使血乱于肝经。故目赤而痛也。服局方八正散。

局方八正散方车前子 瞿麦 扁蓄 滑石 甘草 栀子 木通 大黄(各等分)

上 咀。每服一两。水二钟。灯心七茎。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第二问。目赤而不痛者何也。答曰。此肝之实也。肝者血源。其候在目。血乃肝之实。血盛则流入四肢。血气上冲。

流注于目。血侵于睛,睛受其血。故赤而不痛。宜用局方拨云散。秘方顺肝散、退赤散。如治目痛。热泪流。昏涩肿胀,宜用秘方拨云散方。

局方拨云散方羌活 防风 柴胡 甘草(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钟半。煎至一钟。临卧薄荷菊花茶清汤下。亦得忌用藏盐酱酢湿面炙爆。发热动风等物。

秘方顺肝散方生地黄 当归 大黄 栝蒌仁(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钟调下。或用新汲水半钟调下。

退赤散方生地黄 木通 甘草 栀子(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用竹叶汤调下。食后日进三服。

秘方拨云散方川芎 荆芥 薄荷 甘草 决明子 当归 防风 熟地黄 木贼 旋复花 大黄 石膏(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用茶清调下。如目赤 肉侵睛者。用淡竹叶汤调下。

第三问。目赤者何也。答曰。此肝之虚也。肝生木。木生火。火发木灭。火属心。赤灌大 ,侵睛则肿。宜服秘传黄丸、活血煎、当归丸。

秘传黄 丸方黄 (蜜炙) 防风 茴香(炒) 白蒺藜(炒) 牡丹皮(各等分)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盐汤下。或酒亦可。妇人用艾醋汤下。

活血煎方当归(一两) 地黄 川芎 香白芷 羌活(各五钱) 乳香 没药(各一钱另研)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薄荷荆芥汤下。或茶清亦可。

当归丸方 上方秘传黄 丸内去黄 。加当归。名当归丸。

第四问。大 赤者何也。答曰,此心实也。五轮分布。大 属心。心者。帝王南面之尊。其候在大 赤者。乃心实也。宜用三黄丸、菊花散。

三黄丸方黄连(去皮) 黄芩(去芦) 大黄(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热水送下。如脏壅实。加栝蒌。小儿积。宜可服之。

菊花散方白蒺藜(炒) 羌活(去芦) 木贼(去节) 蝉蜕(三两去头足) 菊花(六两去梗)

上 咀。每服三钱。食后临卧茶清调下。常服清利头目。洗肝去风。忌发风淹炙爆等物。

第五问。小 赤者何也。答曰。此心之虚也。心者。五脏六腑之宗。上应荣卫。其属南方之位。五行生杀。火生土。

土实则火虚。小 赤者。心之虚也。宜服茯苓散、定光朱砂膏。

茯苓散方白附子 玄参(各五钱) 白茯苓(七钱五分) 川续断 白僵蚕(各一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钟半。煎至半钟。去渣温服。

定光朱砂膏滑石(水飞) 沙蜜(各五钱) 朱砂 片脑上为极细末,煎蜜作膏。每用铜箸点大小 内立效。

第六问,目睛多泪出者何也。答曰。此乃肺之实也。肺乃西方庚辛金也。金生水。水发则流注。金属肺经。则其色白。五轮八廓经曰。泪本肺之精华。目出眵而硬者。肺之实也。宜用秘方泻肺汤。

泻肺汤方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各等分)

上 咀。每服一两。水一钟半。煎至一钟。食后服。

第七问。怕日羞明者何也。答曰。此脾之实也。脾属土。土生湿气。气结传肺。肺受脾邪。上腾于目。目受脾之湿气。脾主肌。内热难开。属太阳。真气腾其上。土湿稍胜。精华涩结。不荣于目。宜用秘方密蒙花散、千里光汤、局方羊肝丸。

千里光汤方千里光(即石决明) 海金沙 甘草 菊花(分两同)

上 咀。每服八钱。水一钟半。煎至一钟。去渣食后温服。

秘方密蒙花散方石决明( ) 木贼 枸杞子 白蒺藜 青葙子 羌活 菊花 蔓荆子(各等分)

上 咀。每服一两。水二钟。煎至一钟。去渣食后温服。

局方羊肝丸白羊肝一具(净洗去膜) 黄连(细罗)

上将羊肝先安盆内。研烂。旋旋入黄连末拌匀得所。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食后温浆水下。连作五剂。诸般眼疾。障翳青盲皆主之。禁食猪肉及冷水。

第八问。视物不明者何也。答曰。此脾脏虚也。目轮属五脏。青黄白黑也。黄轮属脾。即揭睛是也。目本应其色青。

属木。脾土被肝木所克。青黄相争。不青不黄。目睛杂色。而视物不明也。宜服秘方苍术汤、千里光汤(方见前)。

秘方苍术汤方苍术 玄参 甘草 远志 茺蔚子(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钟半。煎至一钟。秦皮一片。食后温服。渣再煎。

第九问,眼常见黑花如绳牵者何也。答曰。此肾脏之实也。肾属水。其应北方黑色。乃肝之母。母实。肝肾之邪伤于经,胆者目之经。神水之源。肾邪入目。时复落落蝇羽者。肾之实也。宜用秘方猪苓汤,苦参汤。

秘方猪苓汤方猪苓 木通 栀子 大黄 金毛狗脊 蓄(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钟半。煎至一钟。去渣温服。无时。

苦参汤方苦参 地骨皮(各半两) 丹参(三钱) 乳香(三钱另研)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钟半。煎至一钟。去渣温服。无时。

第十问。迎风有泪者何也。答曰,此肾家虚也。五轮曰黑睛属肾。肝属木。木生风。肾属水,水枯不能滋木。故迎风有泪。肾之虚也。用石燕子散、艾煎丸、蚕沙汤。服此药一止其泪。大有神效。

石燕子散方石燕子(一双 醋淬十次) 玳瑁 羚羊角(各一两) 犀角(五钱)

上为末。用好酒薄荷汤或茶清。食后调下。

艾煎丸方艾叶(醋炒) 肉苁蓉 川牛膝(酒浸) 甘草 桑叶(向东者用) 山药 牛膝(炒) 当归(各等分)

上为末极细。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茶清调下。

蚕沙汤方蚕沙(四两炒) 巴戟(去皮) 川楝肉 马蔺花(各二两去梗)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无灰酒。不拘时候调下。

第十一问,目中红筋附睛者何也。答曰。此乃心之肝也,心属火。火主血。肝属木。木主筋。血侵于筋者。肝之候。

血者肝之源。传入目。渐灌瞳人。故曰侵睛也。宜服当归散主之。

当归散当归 防风苗(炮) 蒺藜(炒) 牡丹皮(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生葱薄荷茶清调下。或作 咀。煎服亦可。

第十二问。白膜遮睛者何也。答曰。此乃肺克肝也。肝属木。肺属金。金能克木。金色白。风邪肺克肝也。甚则火旺。白轮胜者。轮在睛上。复即灌交。是母子相刑。五花白膜遮睛。故金克木。宜用秘方连翘散、蝉花散、密蒙花散(方在七问下)。

秘方连翘散方连翘 栀子 甘草 朴硝 黄芩 薄荷(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茶清调下。无根水亦可。

秘方蝉花散方蝉花(一两) 菊花(四两) 白蒺藜(二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清水调下。

第十三问。目中迎风受痒者何也。答曰。肝邪自传。肝属木。风动即痒也。宜用秘方二处膏、局方明目地黄丸。

秘方二处膏 将田螺养开。掩入黄连末。焙干为末。入脑、麝二味各少许。绵裹泡水洗眼。

明目地黄丸生地黄(洗) 熟地黄(各一两) 牛膝(三两各浸) 石斛 枳壳(炒) 防风(各四两) 杏仁(二两去皮尖火炒黄细研去油)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水下。或米汤下。忌一切风动诸物。

第十四问,目中常早晨昏者何也。答曰。此乃头风攻冲于头。目者太阳之首。肝脏为阳。气旺故使头风攻注于目。

宜服局方芎菊散、白蒺藜散、石膏散。

局方芎菊散方川芎 菊花 甘草(各一两) 薄荷(二两) 防风(七钱半) 白芷(五钱)

上为末。每服三钱。食后茶清下。伤风头眩。用无根水调下尤速。

白蒺藜散方白蒺藜 细辛 蓄 白芷 □香(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米汤调下。或温酒亦可。食后日进三服。

石膏散方石膏 石决明( ) 荆芥 白芷 川芎 防风 旋复花(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薄荷生葱茶清调下。日进三服。

第十五问。常目中昏者何也。答曰。乃痰之所作也,在巳午时。真阳之气火胜。心胜肺。肺壅痰灾。时复浑浑而昏也。宜用局方辰砂化痰丸、局方玉壶丸。

局方辰砂化痰丸方枯白矾 辰砂(五钱) 南星(一两炮) 半夏(一两)

上将白矾、半夏、南星为末,和匀。生姜汁煮面糊。为丸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后姜汤下。仍用朱砂为衣。亦治小儿风壅痰嗽。一岁服一丸。捣碎。用薄荷生姜调下。

局方玉壶丸散南星 半夏 天麻(各五钱) 重罗白面(三两)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水一钟。煎沸令下药煮五七滚。候药浮。漉出。别用生姜下。

不拘时。

第十六问。目常暮昏者何也。答曰。此脑者天真。万物行于阳道。不行阴道。至申酉戌时。寒气欲生。脑损则风寒所致。目中微昏不真。到晚宜衣。灸风火穴。

第十七问。目夜间昏者何也。答曰。此阴毒肾盛也。经云。阴好静。阳好动。血散漫而不行阴道。寒邪克之。致使寒气太盛。寒气者属阴。旺在申时。乃一阳之气生。故夜痛目昏。宜用六问泻肝汤。九问内苦参汤。

第十八问。目中浮翳遮睛者何也。答曰。此乃肺经大热。肺者西方庚辛金。其色白。肺者气之源。气盛则热。血盛则寒。肺之热气灌注瞳人木之气。白膜者肺之苗。根盛苗盛。白膜遮者。肺经热也。宜用二问顺肝散。四问局方三黄丸。

六问泻肺汤。

第十九问。旋螺突睛者何也。答曰。此睛损也。目者。五脏之源六腑之宗。脏腑积热。外发于肝脏。肝脏更衰。而发疮疖。脓血结硬。其睛突也。宜用秘方琥珀膏、救睛丸。

秘方琥珀膏方(一名立蜕散、一名定志丸)

人参(二钱) 石菖蒲(炮) 天门冬(去心) 远志(去心) 预知子(各一两) 白茯苓 麦门冬(各一两去心)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朱砂为衣。茶清下或水亦可。

救睛丸方栀子 薄荷叶 赤芍药 枸杞子(各二两) 苍术(三两)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井花水送下。或茶清下亦可。年壮之人可服。如是年老之人。可于前方内。加茯苓三两尤妙。

第二十问。目睛倒出者何也。答曰。脏之损也。眼应五行。青黄赤白黑。内应心肝脾肺肾。五脏者目宗源。睛深枯入者。五脏损也。宜服前秘方琥珀膏(方见十九问下)。

第二十一问。青膜遮睛者何也。答曰。此病证是外障也。目神为水之源。精华之腑。五脏蕴积,攻冲外发于目。目属肝。其色青。宜用蝉花散(方见十二问下)、顺肝散(方见二问下)、秘方洗肝散、许学士方。

秘方洗肝散方熟地黄 大黄 栀子 当归 甘草 干葛(各五钱) 赤芍药 甘松 黄芩(各三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米泔调下。

许学士方大黄 芍药 石决明( ) 黄芩 人参 栀子 甘草(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食后清水调下。

第二十二问。瞳人倒者何也。答曰:此病多是内障病。五行应变。应变升为气。气血皆衰。荣卫凝滞,不得荣于目也。宜用救睛丸(方见十九问下)。活血煎(方见三问下)、秘方琥珀膏(方见十九问下)、秘方生犀角丸、生犀升麻汤。

秘方生犀角丸方犀角 麻黄 防风 石决明 当归 楮实子 枸杞子(各等分)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茶清下。小儿量大小。加减丸数。

生犀升麻汤方犀角(一两一线) 川升麻 防风 白附子 白芷 黄芩(各五钱) 甘草(一钱)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钟半。煎至一半钟。去渣再煎:日进三服在食后。

第二十三问。头晕眼见赤乱星乱者何也。答曰。此乃血衰也。血者心经也。周流百脉于六阳之首。阳经不行。故目昏也。宜用活血煎、(方见三问下)地黄丸、石膏散(方见十四问下)。此方按素问云。久血伤血。血主肝。故谨书伤肝主目昏。肝伤则自生风。热气上凑。目故昏也,此药大能养血明目。其功不可尽述。

地黄丸(系许学士方)

熟地黄(两半) 决明子 黄连(各一两) 黄芩 防风 桂心 没药 羌活 朱砂(各五钱) 菊花(五钱去根)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热水下。

第二十四问。目不疼不痒而赤昏者何也。答曰。此血聚也。经云。荣属阳。卫属阴。阴好静。阳好动。血气流行。

气乃升降。荣卫通矣。血聚则成痈疽。血滞则麻而不痒不痛。宜用蝉花散。(方见十二问下)、顺肝散(方见二问下)、秘方匀气散。

秘方匀气散方香附子(炒) 甘草 苍术 茴香(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盐汤调下。

第二十五问。目赤而不热痛者何也。答曰。此血实也。经属阳。络属阴。经主气。络主血。气盛则壅。血盛则肝实也。应于目。故赤而不热痛。血实也。宜服当归散(方见十一问下)。

第二十六问。血侵睛者何也。答曰。此肝经虚热也。肝之外候。津液之府。道路宗脉之所聚也。邪热法于肝经,虚则血流。走于两目。故赤而侵睛也。宜用连翘散(方见十二问下)、顺肝散(方见二问下)、秘传郁金散。

秘传郁金散方郁金 大黄 朴硝(等分)

上三味为末。用桃条、生地黄自然汁调服。点瞳人。

第二十七问。目久昏如物遮者何也。答曰。此为实也。荣主血。卫主气。上为天。下为地。内经曰。清气为天。浊气为地。清阳走腠理。浊阴走五脏。五脏者。应于心肝脾肺肾也。受卫之气。流于两目。故昏如物遮睛者。用猪苓汤(方见十九问下)、连翘散(方见十二问下)。

第二十八问。目痛而憎寒者何也。答曰。此为虚也。卫为阴而无阳。荣为阳而无阴。经曰。荣者肝之司。卫者肾之府。肾属北方。水为邪乘。一府荣邪。痛而憎寒也。用秘方蟹黄散。

秘方蟹黄散方黄连 黄芩 蒲黄 郁金 栀子 秦皮 当归 滑石 白僵蚕 五倍子 薄荷 白杏仁(各五钱) 铜绿(一钱)

杏仁(洗七枚去皮尖别研)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钟半。煎至一钟。频频暖洗。如冷再暖。无时洗。

第二十九问。目痛而身热者何也。答曰。荣之实也。荣属阳而能发热。卫属阴而能发寒。荣卫乃阴阳之道路。在上属心。在下属肝与肾。目痛而身热在心也。少阴君火之化。宜用秘方洗心散、菊花散。

秘方洗心散荆芥 甘草 菊花 大黄 当归 芍药(各等分)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钟半。煎至一钟。食后生姜薄荷少许同煎。去渣温服。

秘方菊花散菊花 甘草 防风 荆芥 蝉蜕 大黄 石决明(各等分 )

上七味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钟调服。茶亦可。食后卧时服。

第三十问。目乍暗者何也。答曰。此乃荣卫俱虚也。荣卫者。阴阳之道路。心肝之宗源。荣卫流,则血气行。荣卫相争而不及卫也。故目时复乍明乍暗。宜用活血煎(方见三问下)、艾煎丸(方见十问下)。

第三十一问。目患左赤而传右者何也。答曰。此乃阳经太旺也。阴中之阳心也。阳中之阴肝也。心中邪热。蕴积于肝。肝交于心。邪传本源也。左目属太阳。右目属太阴。此乃太阳经之旺也。宜用洗心散(方见二十九问下)、三黄丸(方见四问下)。

第三十二问。目患右赤而传左者何也。答曰。此阳经太旺也。目有阳络有阳经。有阴络有阴经。阴经属血。如目赤右传之于左。乃肝经邪热。经脉太旺也。宜用泻肺汤(方见六问下)。退赤散(方见二问下)。

第三十三问。目患左右相传者何也。答曰。此乃血之邪气攻冲。肺脏不足。为风邪所使。热气相争也。宜用密蒙花散(方见七问下)、秘传珍珠膏。

秘传珍珠膏方苍术(三两) 谷精草 甘草 木贼 川芎 荆芥 草决明 楮实子 羌活(各等分) 蝉蜕(一个)

上为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十丸。茶清送下。

第三十四问。目赤而痒涩者何也。答曰。此风邪攻冲也。肝者厥阴之经。而风邪内外相攻,风热相传。气血痞涩。

时复气邪相动。是作痒且涩。宜用二处膏(方见十三问下)。

第三十五问。目之两睑赤烂者何也。答曰。此乃风湿气使之也。目者精华之宫。魂魄之所聚,血脉之源。阴阳之首。

经络之源。风邪客于腠理。湿气相争。停于两睑。目时赤烂。湿之故也。宜用洗心散(方见二十九问下)、艾煎丸(方见十问下)、二处膏(方见十三问下)。

第三十六问。目晴通黄者何也。答曰。此乃酒之毒也。或渴之时。饮酒如浆。或好酒侵入四肢。随入经络。流注往来上下。致使血潮于目。酒之湿热流注于目。使目俱黄也。宜用局方三黄丸(方见四问下)。

第三十七问。目不能远视者何也。答曰。此乃荣伤于五脏六腑之间。目者肝之外使。风邪客之。使精华之府衰弱。

肝气不足。则不能远视也。宜用蝉花散(方见十二问下)、羊肝丸(方见七问下)。

第三十八问。目患每年常发者何也。答曰。此证随天地同。少阳旺复得甲子。阳明旺复得甲子。太阳旺复得甲子。

太阴旺复得甲子。六十日。三百六十日。其气一周。今太阳受病。复得来年六十日而当发。宜令泻之。如太阳受病。只泻太阳经膀胱是也。

第三十九问。目中拳毛倒睫者何也。答曰。脾之损也。脾之主肌肉。肌肉消瘦。则饮食不能进。外感风邪。克于腠理。故毒生于目也。宜用局方省风汤、猪苓汤(方见九问下)。

局方省风汤方防风(去苗) 南星(各四两生用) 半夏(白好者生用浸洗之) 甘草 黄芩(各二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二钟。生姜十片。煎至一钟。去渣温服。不拘时服。

第四十问。目中漏睛脓出何也。答曰。此乃五脏冷热相攻。肾败也。宜服宝光散。

宝光散方大黄 龙胆 赤芍药 川芎 白芷 牛蒡子 防风 防己黄芩 当归 甘草 栀子 生地黄 细辛 羌活 荆芥(各等分)

上 咀。用水一钟半。煎至一钟。去渣食后温服。

第四十一问。目中 肉侵睛者何也。答曰。此脾之实也。脾者仓廪之官。肌肉之府。毒瓦斯攻冲。风邪之气冲肺。肺受脾邪。传之于目。故 肉侵睛也。宜用羊肝丸(方见七问下)、三黄丸(方见四问下)、拨云散(方见二问下)、局方紫金膏。

局方紫金膏方朱砂(另研) 乳香(另研) 硼砂(另研) 赤芍药 当归(各二两洗) 雄黄(二钱水飞) 麝香(半两另研)黄连(五钱)

上为细末。入研药内拌匀。再擂。炼蜜为丸皂角子大。每用一丸。安于净盏内。沸汤泡开。于无风处洗眼。药冷闭目少时。候三两时再煨令热。根据前洗之。一帖可洗三五次。不可犯铜铁器内洗。如暴赤眼及瞳者。不可洗之。

第四十二问。目数赤点者何也。答曰。风邪伤肝。主风目胡则伤目昏赤肌肉虚热则邪气肝之故目病积年不瘥也。用宜省风汤(方见四问下)、活血煎(方见三问下)、牡丹煎丸。

牡丹煎丸方延胡索 砂仁(各半两) 赤芍药 牡丹皮(各一两) 山茱萸 干姜(各半两炮) 龙骨(细研) 熟地黄(酒浸) 槟榔 羌活(各三两) 五味子 人参 白芷 当归(酒浸) 干山药 肉桂(去皮) 白茯苓 白术本 附子(炮去皮脐) 木香 牛膝(酒浸) 荜茇(各一两水泡) 石斛(三两酒浸)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或醋汤空心下。日进三服。孕妇不可服。

第四十三问。两眼非时肿赤者何也,答曰。此风肿也。目乃肝之候。肝虚不足。冷热相争。邪主于目及睑。结而邪热不散。因风而发。眼肿故也。宜用洗肝散(方见二十一问下)、秘方犀角消毒饮子。

秘方犀角消毒饮方防风 荆芥穗 鼠粘子 甘草(各等分)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第四十四问。眼珠脱出者何也。答曰。此脏腑阴阳不和也。目者阴阳之精。魂魄之宗。肝之候。阴阳不和。蕴积生热痰饮。五脏之中攻冲于目。故使眼疼甚,则珠脱出者。宜用救睛丸(方见十九问下)。

第四十五问。目常见黑花者何也。答曰。肝虚之故也。目者肝之候。脏腑之精华。气血津液之宗。气血不足。虚不能荣于神。目常昏暗。时时见如黑绵羊胎毛。宜服羊肝丸(方见七问下)。

第四十六问。目中瘀肉血潮于睛者何也。答曰。此厥阴旺也。肝之脉。起于大指聚毛之际云云。肝上连目系。本经血气大旺。风热攻盛。或赤或白。或往或来。皆于血所使也。宜用退赤散(方见二问下)、椒红丸。

椒红丸方沉香 莪术 诃黎勒(去核) 椒红(微炒去汗) 丁香 高良姜 麻油(各五钱炒) 附子(炮去皮) 当归(酒浸) 白术(各一两) 麝香 肉豆蔻(炮各一钱)

上为细末。入麝香令匀。酒煮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无时。

第四十七问。目涩者何也。答曰。此乃动脏腑也。或啼哭泣出太过。冷泪不止。液通开而不闭。液道枯干。脏腑邪热传于卫。真气不荣于目。故目涩也。根据用羊肝丸(方见七问下)、三黄丸(方见四问下)、二处膏(方见十三问下)。

第四十八问。凡大病后。目昏昏者何也。答曰,五脏不调。阴阳之闭塞。血气不牢。神光则落落昏溃。乃血气虚极也。宜用黄 丸(方见三问下)。

第四十九问,阳毒病后目微昏者何也。答曰。下元极虚也。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六经宣利。即脏腑虚弱。脾胃不和,肌肉未复。劳动血气。肝脏虚弱。肝气内虚,以攻双目微昏也。宜用黄 丸(方见三问下)、椒红丸(方见四十六问下)、秘方柴胡汤。

秘方柴胡汤方柴胡 胡黄连 黄连 浓朴 半夏(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钟半。煎至一钟。食后服。

第五十问。阴毒病后目微昏者何也。答曰。或服毒热药。或针或灸。火气 痛。风邪冲击。新病后起早。肝气大盛。

风火相并。故目昏也。宜用三黄丸(方见四问下)、菊花散(方见四问下)。

第五十一问。遇水目昏者何也。答曰。此冷气攻肝。水者先入两足令肿也。而足经足经少阴肾之井穴名曰涌泉。

乃肾经所起。水入膀胱。真荣被伤。上攻于肝。水气侵及于足。邪气攻冲。故目昏也。宜用猪苓汤(方见九问下)、艾煎丸(方见十问下)。

第五十二问。孕妇目昏者何也。答曰。此血气之候。妊孕少血气。胎气不荣于肝。肝气不足。故昏也。宜用椒红丸(方见四十六问下)、牡丹煎丸(方见四十二问下)、羊肝丸(方见七问下)。

第五十三问。妇人产后目睛昏者何也。

答曰。此乃五脏之虚也。妇人妊孕时。当出血一斗三升。肌肉气宽缓。骨节筋脉其神气已虚。五脏不牢。六腑未安。自赖五脏六腑为根。根乏则苗衰。故目昏也。宜用椒红丸(方见四十六问下)、菊花散(方见二十九问下)、活血煎(方见三问下)。

第五十四问。初生小儿未经两月目烂者何也。答曰。此胎热也。小儿初生之时。浴汤已冷。秽浊浴之未尽。拭之未干。两月胞睑之间。感于外风。以致赤烂也。宜用连翘散(方见十二问下)。

第五十五问。小儿出疮疹。初发于目中者何也。答曰。子在母腹中。饮其血气。其胎胞秽浊。以生故发疮于目。宜用犀角消毒饮(方见四十三问下)、密蒙花散(方见七问下)。

第五十六问。小儿眼中生白者何也。答曰。此肺壅痰实热。热伤于肝。肝属于木。木者清秀之物也。痰实热气攻冲。

灌注瞳人。瞳人损动。黑睛白交。散漫于两间为障也。宜用救睛丸(方见十九问下)、柴胡汤(方见四十九问下)、顺肝散(方见二问下)、琥珀膏(方见十九问下)。

第五十七问。小儿睛生翳障者何也。答曰。脏腑之间。精华之气。小儿纯阳。感于风热。内有热痰。散于肝经。冲攻于目。

故以交变。变生翳障。宜用蝉花散(方见十二问下)、菊花散(方见二十九问下)。

第五十八问。小儿雀目者何也。答曰。小儿蕴积于热,风邪客于肝经。肝血凝滞不散。阴阳不和。荣卫不通。使目夜昏。有如雀目也。宜用三黄丸(方见四问下)、复明散。

复明散方苍术(一两去皮) 谷精草(一两) 地肤子 决明子 黄芩(各半两)

上 咀。每服五钱。入荆芥少许。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食后服。

第五十九问。小儿目患青盲者何也。答曰。脏腑虚弱也。因伤冷物至极。气不能宣通。赤而不痛。全无障翳。致使白日视物不见也。宜用蟹黄散(方见二十八问下)、菊花散(方见二十九问下)、犀角消毒饮(方见四十三问下)。

第六十问。目中生疮者何也。答曰。此风邪客于腠理。风血散传。盖因浴洗之时。拭之未干。秽污侵溃。受风即发如粟米之状。连眶赤烂。遂成疮疾。名宿 风。宜用省风汤(方见三十九问下)、局方三白散。

局方三白散方白牵牛(二两) 桑白皮(微炒) 木通 陈皮(各半两去白)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煎生姜汤调下。

第六十一问。目患睑生粟者何也。答曰。脾肺受邪也。脾者肌肉之府。腑者皮毛之源。邪气相搏。肝经虚弱。风盛。

即发于两目睑之间。状如粟米之形。遂成此症也。宜用省风汤(方见三十九问下)。

第六十二问。目患青盲翳者何也。答曰。肝乃木之原。津液之道路。五脏风热甚。发于目睑如粟米之状。是以如此也。宜用省风汤(方见三十九问下)。

第六十三问。患瞑目之疾者何也。答曰。瞑者流也。风邪客于目则昏,精液不足。目 常散痒。冷泪不绝。遂成瞑目也。宜用当归散(方见十一问下)、艾煎丸(方见十问下)。

第六十四问。目常脓漏者何也。答曰。目者五脏之宗。六腑之华。津液之道。风邪客于两目。冷泪相攻,瞳人内损。

故成此患。宜用救睛丸、琥珀膏(方俱见十九问下)。

第六十五问。妇人目生偏视者何也。答曰。此是阴阳之邪气攻冲。发于目内。脏腑偏衰。阴阳不和。或一日二日见。

宜用救睛丸(方见十九问下)。

第六十六问。目生得大小不均者何也。答曰。目者脏腑之精华,血脉之宗源。风邪客于目。冲于经络。肌肉痞涩。

血气凝滞。故使两目大小不匀。遂成此状。宜用省风散(方见三十九问下)。

第六十七问。目患或青或赤者何也。答曰。此邪热冲肝。攻于五脏之内。上运于目。使瞳人溃注。灌经于外。或青或赤。或黄或黑。往来不定故也。宜用羊肝丸(方见七问下)、三黄丸(方见四问下)、三白散(方见六十问下)。

第六十八问。目患或针或割。或取翳障。全痛不止者何也。答曰。目者经络之苗。五脏之精华。经络之道路。既而割损。痛不止。出血不定。宜用牡丹煎(方见四十二问下)、三白散(方见六十问下)。

第六十九问。目中多眵泪者何也。答曰。此乃经络蕴热。因食煎爆太过。故目多眵泪也。宜用洗心散(方见二十九问下)、连翘散(方见十二问下)。

第七十问。目中常流泪者何也。答曰。乃肝经之虚也。经曰。肝虚则本枯,故流冷泪不止也。宜用洗心散(方见二十九问下)。羊肝丸(方见七问下)。此外又有二说,一说老人冷泪不止。乃精血俱虚。宜用秘方胡椒丸。一说有头风。

目中常流冷泪者。宜用许学士方。一方治老人冷泪不止。

胡椒丸 用胡椒一味为末。黄蜡溶化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食后茶清下。

白术散方(许学士方)

白术 川芎 羌活 细辛 白芷 荆芥 菊花 决明子(各五钱)

菊花散方菊花 川芎 细辛 白芷 白术(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白滚水下。

第七十一问。如目打损被物伤者何也,答曰。此乃瘀血流聚于上而攻目。可以散其血脉。宜用郁金散(方见二十六问下)、蟹黄散(方见二十八问下)、羚羊角散、五退散。

羚羊角散方羚羊角 甘草 黄连 栀子 川升麻 车前子(各十两) 龙胆草 决明子(各二十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米饮汤调下。若小儿可服半钱。日进三服。

五蜕散方蛇蜕 凤凰蜕(即鸡卵壳) 人蜕(即指甲) 佛蜕(即蚕蜕) 蝉蜕(各等分同烧灰研细和匀一处再研百遍)

上为极细末。每服二钱。猪肝蘸吃。不拘时。日进三服。

第七十二问。目中有翳。往来不定者何也。答曰。此乃是血所病也。盖心能生血。肝能藏血。肝受血则能视物。治目病不可不治血。此五灵脂入肝。最宜用明目灵脂丸。

明目灵脂丸五灵脂(二两) 川乌(一两半炮去皮) 没药(二两) 乳香(二两)

上为细末,滴水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生姜酒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