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蓝告别 » 深蓝告别全文在线阅读

《深蓝告别》读后感(九):审美疲劳下的大师怀念

关灯直达底部

如果放在十年前,国内推理小说、悬疑侦探小说还没有红火到今天这个份上,大概这本小说应该是能赢得一个满堂彩的。痞气十足但是却充满良心和正义感的侦探形象随着越来越多的图书和影视作品登陆后,最开始的惊喜渐渐变成了一种审美疲劳。作为Travis McGee系列的第一本,小说刻画了一个有着鲜明个性特征的追款专家外加业余侦探。愤世嫉俗又有点痞气无赖的气质,让人很自然地想到了劳伦斯.布洛克笔下的拉风主角,想到了Jeff Somers的Avery Cates,理查德.摩根的科瓦奇。毫无疑问的是,这个在美国侦探小说界有着崇高地位的作家,对后来的美国作家们起着相当大的影响和作用,所以腰封上的溢美之词完全可以理解,当然斯蒂芬.金一贯的大惊小怪般“没见过世面”一样的句段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看过太多有他推荐词的图书了,感觉他一直都是老好人一般的相当夸张地表示赞美——基本上斯蒂芬.金的推荐对读者选不选择这本书没有什么直接影响,除了名号大,其余的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斗智斗勇的故事,悬念最开始就抛了出来,然后很快就把悬念变成了了毫无悬念的好莱坞动作片。影片的视觉效果还是很养眼,美女,型男,海滩,酒吧,蓝天,草地。也难怪后来他那些侦探小说(关于佛罗里达的美女美景)总是这么的受好莱坞制片方的喜欢。但是就像是肾上腺素一阵激情后的茫然,整部小说也是让人在激动剧烈并且相当炫彩拉风的桥段过后有一种平淡。平心而论,从现在的视觉来看——请注意,是从现在的视觉来看,这是一本中规中矩的悬疑侦探小说,大概也谈不上多悬疑,基本上最开头就知道结尾了,就像看柯南的漫画发现最后的目标被人用红笔圈出来了一样。尽管作者本人是一个相当殿堂级的作家,但是因为这是一个后辈新秀不断涌现的时代,尤其是国内的悬疑侦探小说在近几年的大规模的结集成套的引进和出版——尤其以新星出版社为典型——当书架或者网店到处都是成套成规模的劳伦斯.布洛克时(尤其他又是受John D. MacDonald最深的当代侦探小说家),读者总是先入为主的率先接收前者,而非很多年前的传说人物。尽管以前曾经在“非版权时代”出版过一些John D. MacDonald的小说,但是并不成套成规模也不系统,因此除了在资深铁杆侦探小说迷心目中有着极高地位外,在新一代的侦探小说迷和入门级读者中,John D. MacDonald的名气还远远不及劳伦斯.布洛克——并不是说John D. MacDonald不著名,而只是事实就是地认为目前引进这位作家的作品成套成规模的登陆,是需要相当大的勇气和市场经营手段和策略的。当日本人和韩国人下围棋超过中国时,大概也没有多少人有兴趣去了解中国才是围棋的故乡才是围棋的发源地。

所以,更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侦探小说古典主义的回顾和怀念——怀念于一种风格和一种开创一个写作类型时代的气质和风貌。当市场出现竞争时,很难让人不去比较之间的优劣。于是这种客观条件下,对John D. MacDonald及其作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肯定多多少少要受一些影响。现在看来,与其说是在接受一种期待中的精彩,不如说是在怀念一种过去经典的影子和味道。

尽管审美疲劳,但是仍然怀念大师。实际上更像是在怀念一种逐渐远离的属于经典的情怀。

同时,硬派侦探小说一直经久不衰的原因在于所塑造的角色,John D. MacDonald对Travis McGee的塑造无疑是相当成功的。他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怀有内心敢爱敢恨有勇有谋的优质型男的主人公。

值得一说的是,图书装帧很有意思——原版说是整个21本Travis McGee系列的封面是由不同颜色组成的,一套拿出来是相当的出彩和漂亮。作为中文版,依旧保持了“颜色装帧”的风格。《告别深蓝》作为“颜色系列”的第一部,相信这也许只是一个起点,希望后续的小说能更精彩。

另,John D. MacDonald也写过几本科幻小说 《Wine of the Dreamers 》(reprinted as Planet of the Dreamers)(1951),《Ballroom of the Skies》(1952) ,《The Girl, the Gold Watch & Everything》(1962)。当然,在全世界侦探迷心目中,他更多的还是以悬疑侦探小说家的身份被记住。

文末,感谢传魁同学的赠书,翻译很有诚意。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