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剿闯通俗小说 » 剿闯通俗小说全文在线阅读

第四回 众逆臣甘受伪官 宋矮子私谈朝政

关灯直达底部

谁教谈笑堕都城,闻说诸公马首迎。

十万羽林犀甲解,三千朝列受章荣。

铨曹何幸叨恩俸,学士依然负重名。

草莽徒劳心血尽,南天一痛泪无声。

话说田府为前营权将军刘宗敏所居,周府为中营制将军李岩所居。更有弘将军、毅将军,皆一品尊职。文官自牛金星、宋企郊以下,见贼将皆行跽礼;府县外官见守御头目,亦俱跽见。即行伍贼卒,皆淂威行有司。诸贼将中,惟刘贼威令日严,杀戮抢掠军民无算。诸贼分踞各府,子女玉帛,尽供其用,淫虐无所不至。李贼或禁之,辄哗曰:「皇帝让汝做,金银妇女亦不与我辈耶?」一应商人,不许罢市。有山陕人在京开店,潜通消息,路上行人皆系贼兵,百姓不淂已而出,必面贴「顺民」两字,方免不测之祸;然拏去养马饶火,十有八九。

贼将二十馀员皆领兵在京,横行惨虐。惟制将军李岩、弘将军李牟兄弟二人不喜声色,部下兵马三千,俱屯扎城外,只带家丁三四十名跟随,亦不在外生事。百姓受他贼害者,闻其公明,往往赴禀,颇为申究。凡贼兵闻李将军名,便稍为收敛。岩每出私行,即访问民间情弊,次日必曲安抚。每劝闯贼申禁将士,宽恤民力,以收人心,闯贼毫不介意,于是满城百姓怨恨入髓。

男妇大小皆骂张缙彦、杜勋等二人,卖国奸臣,万剁犹轻。杜太监明知如此,犹递访单,谄谀闯贼,凡平昔有隙之家,无不遭其毒手。

其狱囚概行审释,或授伪济宁道等官。董心葵出狱,狱率领侯恂、杨枝起等朝见。贼尉劳侯恂毕,呼董心葵再三称慰,俱留听用。心葵不愿受职,诸贼将甚相钦重,俱通名邀饮,董亦不拒。江南世宦家眷,淂以保全无忧,不致受贼欺侮者,心葵之力居多。

六部改为六政府,司官改为「从事」,六科改为「谏议」,十三道改为「直指使」,翰林院改为「弘文馆」,太仆寺改为「验马寺」,巡抚改为「节度使」,兵备改为「防御史」,知府改为「府尹」,知州改为「州牧」,知县改为「县令」,守备改为「守御」,把总改为「守旅」

吏政府大堂宋企郊;文选兼文谕院顾君恩;从事杨枝起,原给事中

户政府大堂杨王休,原潼关道;户政府少堂张嶙然;从事金震生,原户部员外

礼政府大堂巩焴,原河南提学;少堂梁兆阳,原翰林院简讨;从事吴之琦,原礼部主事

兵政府大堂侯恂,原兵部尚书;少堂杨士聪,原翰林院;职方傅景星,原陕西巡按;从事沈文龙

刑政府大堂安明兴;少堂李振声,原湖广巡按

工政府大堂黎志升,原山西提学;少堂叶初春,原太仆寺卿;从事孙节,原吏部司务

大理寺卿吴家周,原尚宝司卿;寺丞项煜,原少詹

光禄寺卿李元鼎,原太仆寺丞

验马寺卿宋学显,原通政司参议

司业薛所蕴;学录钱位坤,原大理寺正

吏谏议申芝芳,原吏科给事中

户谏议戴明说,原户科给事中

兵谏议光时亨,原兵科给事中

直指史凃必泓,原御史

修撰加一级韩四维、杨廷鉴;修撰加一级陈名夏

庶吉士加一级刘馀谟;改授庶吉士卫祯固,原御史

周钟授简讨,原庶吉士,代贼草诏,撰《劝进表》

熊文举授考功司郎中,原吏部

张家玉以建言捆三昼夜,仍授原职

吕崇烈授防御使,原翰林;孙承泽授四川防御使,原给事中

刘廷谏授四川同知,原吏部;傅振铎授四川同知,原给事中;时敏授四川县令,原给事中

龚鼎孳授防御使,原给事中

高翔汉授左都,原给事中

柳寅东授直指使,原御史;陈羽白授直指使,原御史;张鸣骏授直指使,原御史

武愫授徐淮防御使,新进士,为淮抚路擒解南京,淩迟处死事见后

王允言授沧州州牧,到任三日,为百姓所杀

□□□授山东防御使

孙澄授河南鹿邑县令,后擒解南京枭斩事见后

李之奇授防御使

范售授河南考城县令,后擒解南京枭斩

张元辅授户政府员外

吕兆龙授成都府同知

黄一爵授北直同知,方到任,被百姓逐出,杀于城外

陈奇授河南归德府同知,擒解南京枭斩

贾士㑺授商丘县令,擒解南京枭斩

周亮臣授广平同知,到任行香,为众生员殴死

王孙蕙授长芦运使

孙以敬授两淮运副

郭经邦授河南拓城县令,后擒解南京,病死于道

王尔禄授户政府从事

吴泰来授四川同知

许承授归德府定陵县令,后擒解南京枭斩

何永祥授邯郸县令,到任为衙役毒死

贺成授延庆州牧

董三省授开封府通判;汪守国授武昌府通判

诸葛万成授大同府同知;潘可程授汉阳府同知

戈邦智授四川通江县令;何士胤授四川华阳县令

石有庆授河南祥符县令

以上八人俱白衣出身,不敢赴任。

再说各官皆在吏政府听选,上者升堂,次者立轩,下者立中庭,选过逐一奏闻,然后放榜。其各官选毕,即付凭随贼将出征,破一处,方有职掌。其县令等官,即著贼兵押去莅任,羁眷属于都为质。二十三日,已选伪职者俱锦绣拜客,甚扬扬自淂。

伪军师宋矮子上疏,言明朝削髪奸臣,吏政府不宜授职。此辈既不能捐躯殉难,以全忠义,又不肯委身归顺,以事真主。顾乃巧立权宜,徘徊岐路,名节既亏,心术难料;若委以政事,任以腹心,恐他日有反噬之祸,云云。闯贼批云:「凡削髪奸臣,命法司严刑拷问,吏政府不淂混叙授职。」

伪丞相牛金星入朝,有衲僧拦路告曰:「我有急事要说。」牛贼问之,僧曰:「崇祯皇帝是个好皇帝。只为李家大兵来,就逼他缢死,既占了明朝江山,又不知太子下落,特来禀问丞相。」牛贼怒,左右欲杀之,衲僧呵呵笑曰:「和尚只一个头,砍了值什么。你们这几万头,却怎么了?」牛贼曰:「此颠僧也,杀之何益!」命逐之去。僧去数步,忽不见。

伪军师宋矮子同制将军李岩私步长安门外,见先帝柩前有二僧在傍诵经;我明旧臣选伪职者,皆锦衣跨马,呵道径过。岩谓宋曰:「何以纱帽反不如和尚!」宋曰:「若等纱帽,原是陋品,非和尚之品能超于若辈也。」岩曰:「明朝选士,繇乡试而会试,会试而廷试,然后观政候选,可谓严核之至矣。何以国家有事,报效之人不能多见也?」宋曰:「明朝国政,误在重制科,循资格,是以国破君亡,鲜见忠义。满朝公卿,谁不享朝廷高爵厚禄?一旦君父有难,皆各思自保。其新进者盖曰:『我功名寔非容易,二十年灯窓辛苦,才博淂一纱帽上头,一事未成,焉有即死之理?』此制科之不得人也。其旧任老臣又曰:『我官居极品,亦非容易。二十年仕途小心,方淂到这地位。大臣非止一人,我即独死无益。』此资格之不淂人也。二者皆谓功名是自家挣来的,所以全无感戴朝廷之意,无怪其弃旧事新,漫不相关也。可见如此用人,原不显朝廷待士之恩,乃欲责其报效,不亦愚哉?其间更有权势之家,狥情面而进者,养成傲慢,一味贪痴,不知孝弟,焉能忠烈?又有富豪之族,从夤缘而进者,既费白镪,思权子母,未习文章,焉知忠义?此迩来取士之大弊也。当事者若能矫其弊而反其政,则朝无幸位,而野无遗贤矣。」岩曰:「一见僧人敬礼旧主,足见其良心不泯。然则释教亦所当崇欤?」宋曰:「释氏本夷狄之裔,异端之教,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不惟愚夫俗子惑于其术,乃至学士大夫,亦皆尊其教而趋习之。偶有愤极,则甘披剃而避是非;忽值患难,则入空门而忘君父。丛林宝刹之区,悉为藏奸纳叛之薮,君不淂而臣,父不淂而子,以布衣而抗王侯,以异端而淆正教,惰慢之风,莫此为甚。若说诵经有益,则兵临城下之时,何不诵经退敌?若云礼忏有功,则君死社稷之日,何不礼忏延年?此释教之荒谬无稽,而空费百姓之脂膏以奉之也。应当人役其人而火其书,驱天下之游惰,惜天下之财费,则国用自足,而野无游民矣。」岩大以为是,遂与宋成莫逆之交。

江西吉水县刘贡生,往来京师,授徒二十年,秉笔内臣出其门下者颇多,太监杜秩亨亦其徒也。刘在京时,兼行堪舆之术,尤精于天文,公侯家皆礼敬之。甲申年,刘赴京候选,寓于杜太监家。闻闯入秦中,刘与杜夜观乾象,忧形于色。杜叩其所以,刘不答。至贼围城,杜问刘天文气数何如,刘怒曰:「汝曹事圣君,当尽心报国而已,他何问也!」次日见杜有异志,遂推翻几席,大骂而出,不知所往。

京师有一禅师者,道行最高,每与人言,皆忠孝大节,间筹时事,无不中窾。公卿好禅者皆以师礼事之。浙江进士吴某,见师与诸大老往来甚密,往候数次,馈师白金念两,师受之,朝夕谈论甚洽。十八日贼攻城急,吴叩师闻终身大计,师曰:「只有一条路。公自思功名是分内带来底,便可糊涂草草;若功名是朝廷与公底,则忠孝二字正在此际分明。」次日闻驾崩,某即削髪见师,似有依栖之意。师曰:「公向以贫衲削髪披缁,曾蒙布施二十金。今公亦削髪披缁,贫衲理合回敬。」遂取前银廿两璧之,某大惭而退。

癸未进士武愫,未选伪职时,先托伪官夤缘求选。遣家人往亲友处索吉服,家人大恸曰:「奴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皇上已崩,主翁不奔丧哭临,已出奴之不意矣。乃今欲取吉服,想为见新君而用乎?主翁生平忠孝,今奈何为他人所误也!」遂叩头出血,愫终不听。家人对人曰:「我主翁为名利所惑,不听吾言,后必有悔。况李贼贪淫无道,上干天怒,下拂人心,不久且自败矣,吾不忍见主翁之失所也。」因遂不食而死。后武愫果淩迟死,卒如家人之言。

首辅陈演谢事已久,主贼破居庸,皇上复诏诸臣理事,演亦在召内。其日演梦头戴平天冠,身骑苍龙,游高山之巅;又数人扛金银一间房,送至内室。及闻召,演以为祥,问亲厚门生董孝廉,董曰:「所梦皆不祥,愿老师高蹈为美。」演曰:「何为不祥?」董曰:「首戴平天冠,老师已贵极人臣,今国方有事,焉有无故为王之理,试思人之首岂可平乎?骑龙入山,则龙失其所矣。夫龙者,变化之物,潜则居于深渊,升则腾于霄汉。今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乃游于山巅,乃困龙矣,骑之适以自蹶耳。至于金银一间房,岂数人所能扛者,乃扛之入室,必非人世之财,寔冥资之物耳。」演闻言不怿。及城破,果受贼刑辱。演犹思前梦为吉,乃以劝进媚贼,冀淂转祸为福。不意十三日贼传密旨,将陈演、魏藻德等六人处斩,前梦果如董说。

宜兴进士史夏隆,候选在京。见城破,潜居邸中不出。有同门韩霖受贼伪官,为文臣从驾,轩盖来拜,谓夏隆曰:「年兄之才,新主自当大用,如何可去?」甚有德色。既别去,史谓所亲曰:「不答拜非礼,答拜恐不免。」众人曰:「此在公自主。」史竟不答拜,微服南归。

东直门关王庙,尝有一道人往来,不言姓名,善观人气色,所言吉凶皆验。锦衣张指挥,四川成都人,极敬信之。尝邀道人饮酒奕棋,讲论修养之功。张每私叩未来事,道人必尽情告上,张益感甚。二月中旬,京城尚未戒严,道人力劝其弃官回籍,张不听。及闻昌平兵变,道人又劝其徙家南行,张犹豫不决。及城破,张始遑遑,诣道人问计,道人曰:「前言不听,今不可为也。」因指空中乌鸦示之,忽鸦坠地即死。张知不祥,急归,贼兵已据其宅。数日后同诸武职斩于市。

按《国变录》,陷贼官员受伪职者,犹有七十馀人。要知诸臣岂肯甘心从贼,而孳孳以功名为荣哉?或者从容干旋之念,俟有所为而未逮也。讵意既陷贼网,官者官之,禁者禁之,俱无可奈何,而听其所为矣,此不可与迎降佐逆者同论也。况《国变录》亦非纪注信史,安知其不以讹传讹哉?今但以寔受伪职,反戈相向者,注明数人,其馀一概不书,恐不便其自新。且新天子御极,恩旨已开一面,有能返邪归正者,宽其前罪;有能杀贼自效者,准以军功论。勉之勉之。惟望早回苏武之旌,勿蹈李陵之辙,幸耳!

【发布者注:以下内容据别本补】

时延陵袭仲震见降贼劝进者,半多禁臣名士,未暇谅其不淂已之苦衷,骤为文以哭之。道人见之骇曰:「龚兄少负奇才,素性忠厚,曷以为此?虽为意气所发,淂毋词过于峻,而意过于激乎?」友人曰:「吾尝幸有此文,具见二祖列宗之功德,繋结于人心;士民忠义之气,勃勃现于笔端。其于惩少功不小,并录而刊之,亦见吾乡多忠义之士也。」遂附其文曰:

受国深恩,争先卖国;承君香禁,首出欺君。如公等者,听吾悲文——

悲公非奸,实愚实呆;悲公非恶,实蠢实劣。十五叶天子,弃之如遗;一丑陋小人,臣之不置。才智既不如沈休文,惟恐无人同作贼;机勇自不及尚君长,妄思马上诵黄王。便说褚彦回安生,犹早识萧齐才貌;即是王夷甫劝进,亦少闻石赵奇声。乃奉右眇一目之厌物,入朝廷如入卑田乞院;且属不满尺之短鬼,随进退如同随傀儡戏儿。不能望项羽裘裔重瞳,竟希大宝;亦岂如侯景眉目疏秀,妄意登坛。行行骢马,自负名流;锵锵曳玉,䩄居人物。岂不知兵淫其寓,乐尔妻孥;更可怜民籍其家,哀此茕独。

伤哉此辈!谁罹大孽?为公父母;扬名显亲,今日吞苦。谁盟恶契?为公兄弟,谓他人昆,亦莫我闻。谁结深冤?为公妻子;贼夫之妇,归遗细君;贼子之子,羞杀公子。谁坐仇属?为公亲族;或曰夷三,或曰诛九,惴惴终朝,难分百口。

呜呼理学,为公汗铄;呜呼声气,为公丑闭。秦子羽之头,不必责矣;陈文龙之腹,夫岂其然?帝座狐升,男子欲孕,自分公等,巾帼何辞?原公之志,自必无段秀实夺笏唾面之奇;极公之心,岂保无张邦昌服赧红之望?嗟哉!公等既失人伦,愿保富贵。且不言令孤潮忠义何在,聊寄语姚令言善为贼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