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 » 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全文在线阅读

白居易

关灯直达底部

白居易

(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在今陕西渭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终刑部尚书。晚年因政治混乱,不愿卷入朋党之争,退居洛下,以诗酒自娱。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平易,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有《白氏长庆集》。

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②。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③。夸赴军中宴④,走马去如云。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⑤。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⑥。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注解】

①轻肥:轻裘肥马,指豪华生活。

②内臣:即宦官。

③“朱绂”二句:朱和紫是标志官阶的颜色。绂,朝服。绶,系印的带子。

④军中:指掌握在宦官手里的禁军。

⑤“樽罍”二句:樽、罍,都是酒器。九酝,泛指最美的酒。

⑥脍:把鱼肉等细切烹制而成的食品。天池:海的别名,一说,扬州有天池(在今江苏省仪征县)。鳞:鱼的代称。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宦官罪恶及其奢侈豪华生活的诗。诗中通过描写宦官们赴宴的“骄”,宴会中的“奢”,与“衢州人食人”的悲惨画面作对照,讽刺的矛头直指中唐时代宦官擅权的黑暗政治,使人对统治者产生强烈的愤慨和痛恨。

买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①。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②。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③,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④!

【注解】

①“贵贱”二句:花无一定的价格,某种花多易得,就贱一些;某种花少难得,就特别昂贵。酬直,给价。直,同“值”。数,计算。

②“灼灼”二句:写红牡丹价格昂贵,百朵花值五匹帛。灼灼,艳盛貌。戋戋,众多之意。素,指帛。

③田合翁:农村里的老人。

④“十户”句:唐时赋收,按户口征收,分为上户、中户、下户。丛花足抵得十户中等人家所出的赋税额。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豪门贵族奢侈生活的讽喻诗。唐德宗贞元以后,赏玩牡丹成为长安盛行的风气。诗中选取当时豪门贵族生活中最突出而又带普遍性的现象加以揭露和批判。末四句借田翁的叹息作结,指出这种奢侈浪费的现象建筑在残酷地剥削劳动人民的基础上,用意尤为冷峻深刻。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①,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②,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③。

【注解】

①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②远芳:春草一望无际,故曰“远芳”。

③“又送”二句:《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茂盛的样子。王孙,本指贵族子弟,这里借指被送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送别诗。前六句写春草,赞颂其旺盛的生机,后两句点出送别,将草原和别情融合,借春草托寓人的坚毅顽强的精神,特别耐人寻味。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①。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②。

【注解】

①瑟瑟:深碧色的宝石,一说是青玉的一种。

②真珠:通作“珍珠”。月似弓:指上旬的月牙。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日自然美景的诗。前二句写黄昏景色。后二句写月出后明净的江天。诗人运用多种色彩的对比,烘托渲染出一幅和谐静谧的深秋夜月图。全诗结构精细,语调谐婉,直抒情意,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②,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③?

【注解】

①本诗作于江州司马任上。刘十九:名不详。②绿蚁:米酒上的绿色浮渣,形似蚁,故云。新醅酒:是刚酿成而未过滤的酒。③无:疑问语气词,相当于“么”、“吗”。

【赏析】

这是一首邀友共饮的诗作。诗人以白描的艺术手法写雪天邀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的情景。语言质朴亲切,极富生活情趣。细细品味诗中那种渴望把酒共饮所透出的友谊,令人神往和心醉。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②,水面初平云脚低③。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④,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解】

①钱塘湖:杭州西湖的别称。

②孤山寺:在西湖中后湖与外湖之间,有一孤峰耸立,上有孤山寺。贾亭:一名贾公亭。

③“水面”句:总揽湖面烟景。云脚:雨前或雨后接近水面的云气。

④湖东: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言流连忘返,游兴未尽。西湖三面环山,中贯白堤和苏堤,把湖面划成里湖、外湖、后湖三部分。白堤在湖东一带,登此能总揽全湖之胜。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篇。是诗人于长庆三年(823)春天在杭州刺史时所写。全诗围绕“春行”二字,着力捕捉春行中充满生机的景物,展现西湖明媚的春光。全诗语言平易自然,笔触细腻,极具诗情画意。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③。手把文书口称敕④,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⑤。

【注解】

①本诗是《新乐府》第三十二篇。

②南山:终南山,在长安南。

③黄衣句:黄衣使者,指采办货物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的爪牙。

④“手把文书”句:这里的“手把文书”未必为真文书,而是借以吓人。

⑤“半匹”二句:唐代商品交易,钱帛并用。四文一匹,半匹为二丈。充炭直:作为炭的代价。直:同“值”。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唐代宫市罪恶的诗篇。诗中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揭露封建统治者爪牙的可恶、可憎。“衣正单”与“愿天寒”、“千斤炭”与“一丈绫”层层对比,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矛盾的尖锐、深刻。全诗直抒其事,描写细腻真切,极富感染力。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②,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③。

【注解】

①大林寺:指庐山上的大林寺。

②芳菲尽:指大地春归,百花落尽。

③不知:岂料,想不到。因庐山为避暑胜地,时序要比山下为晚。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庐山春光的诗篇。常言春光易逝,作者不期然于大林寺中领略到“桃花始盛开”的春光,表达了诗人重新发现对春光的喜悦之情。

村夜

霜草苍苍虫切切①,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注解】

①霜草:披霜的秋草。切切:秋虫的叫声。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夜山村景色的诗篇。在霜草苍苍、虫吟切切、行人不见的夜里,诗人独立门前望着村外的田野,皎洁的月光下正开着花的荞麦田,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宁静而富有生气,呈现出一种淡雅简朴的景境。

采莲曲

菱叶萦波荷飐风①,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②。

【注解】

①菱叶句:写池塘风起,波面荡漾萦回。物被风吹动日飐。

②搔头:簪一类的首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相见相爱的诗。诗人善于用细节刻画,“欲语低头笑”,“搔头落水中”,表现了乡村少女怀恋情人美好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语言浅显,形象栩栩如生。

后宫词

泪尽罗巾梦不成①,夜深前殿按歌声②。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③。

【注解】

①泪尽:犹湿透。

②按歌声:按着节拍唱歌。

③熏笼:罩在香炉外面的竹笼。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宫女愁恨的诗篇。诗中一边是泪湿罗巾,通宵难眠;一边是歌舞通宵,寻欢作乐。倾诉君王的寡恩无情,同时揭露了封建制度强纳嫔妃的罪恶和残忍。诗中倾注了诗人对宫女悲惨命运的深挚同情。

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①,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注解】

①南浦: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

【赏析】

这是一首刻画与故人惜别的诗篇。开头两句中用两组叠字,渲染了离别的气氛。三四句抒写了依依难舍的别离之情。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放言五首(选一)

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①。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②,王莽谦恭未篡时③;向使当初身便死④,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解】

①钻龟与祝蓍:均为古代测祸福的迷信方法。

②周公:周武王之弟,成王的叔叔。日:一作“后。”

③王莽:西汉末年的外戚,曾篡国改国号为“新”。

④向使:假如。初:一作“时。”

【赏析】

这是一首含义深刻的说理诗。是作者遭受打击被贬江州司马在赴任途中所作。诗中说明要识别事物的真伪,需要时间的考验和细致的观察。表达了真金不怕火炼,伪善终将被揭穿这样一个纯朴的道理。这首诗通篇议论,比喻形象,以理服人。

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②,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方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③,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④,初为霓裳后绿腰⑤。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⑦。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⑧。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⑨。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⑩。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⑪。五陵少年争缠头⑫,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⑬,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⑭。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⑮。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⑯!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⑰。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⑱。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⑲。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就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⑳。

【注解】

①行:歌体名。

②浔阳江:长江流经今九江北一段的别名。

③弦弦句:指弹时用掩按抑遏的手法,声调幽咽,声声都情思哀怨。

④拢:叩弦。捻:揉弦。抹:顺手下拨。挑:反手回拨。都是弹琵琶的指法。

⑤霓裳:即《霓裳羽衣曲》。绿腰:当时京城流行的曲调名,本名《录要》,后讹化为《绿腰》或《六么》。

⑥“大弦”二句:琵琶有四弦或五弦,一条比一条细。大弦,指最粗的弦;小弦,指细弦。嘈嘈,指声音沉重而舒长。切切,指急促而细碎。

⑦“银瓶”二句:形容寂静之后,忽然发出激越而雄壮的声音。铁骑,精锐的骑兵。

⑧“曲终”二句:写弹到尾声戛然而止。拨,拨弦的工具。当心画,即收拢时的弹法。如裂帛,形容声响强烈而清脆。

⑨敛容:收敛起面部的表情。因为对生人说话,要恭敬一些。敛,有端庄矜持的意思。

⑩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的附近,是当时歌姬舞妓聚居的地方。

⑪秋娘:当时长安城中著名的妓女。唐时以歌舞为职业的女子,多以秋娘为名。

⑫缠头:当时风俗,歌舞妓演奏完毕,以绫帛之类为赠,叫做缠头彩。

⑬钿头云篦:两头镶有金属和珠宝发饰,非实用性的梳篦。击节:打拍子。云:一作“银”。

⑭浮梁:唐县名,今江西省景德镇。

⑮阑干:纵横貌。

⑯“同是”二句:意谓彼此过去虽不相识,但遭遇有共同之处,因而即使是偶然相逢,也可以倾谈心事。

⑰呕哑嘲哳:指杂乱而繁碎的声音。

⑱翻:按照曲调写成歌词。

⑲却坐:退回原处,重新坐下。

⑳青衫:唐制,青是文官品级最低的服色。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琵琶女子不幸遭遇的诗篇。作于光和十一年秋白居易被贬官江州司马任上。诗中通过描写一位琵琶女不幸的身世和她卓绝的演奏才华,寄寓了诗人仕途坎坷,羁旅思乡之情。诗中作者与琵琶女之间共同的悲愤情感融合为一,用优美明快、富于音乐感的语言,衬托出凄凉幽怨的色调。“同是天涯沦落人”唱出了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和对自身失意的感慨。全诗韵律明快,节奏的缓促起伏与情节的发展步步映衬,绘声绘色地再现了千变万化的音乐,富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此诗历来被公认为描写音乐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