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变态心理学 » 变态心理学全文在线阅读

《变态心理学》5.2.10 治疗

关灯直达底部

如前所述,解离性失忆症和解离性神游症常常不治而愈。关于现实解体障碍或DID的对照药理实验的研究目前还没有。但临床报告表明,抗抑郁药治疗可能有效。这些治疗对核心解离症状或相关的焦虑和抑郁是否有效尚不清楚。认知-行为治疗也是如此。CBT假定解离障碍患者将正常的疲劳、应激甚至物质中毒症状错误解读成了异常症状。治疗师通过教他们对自己的症状产生替代解释(一个被叫作认知重构的过程)来消除其误解。在一些情况下,人们会逃避引发其症状的情境,此时暴露疗法(见第4章)可以帮助他们进入这些令其惧怕的场景。尽管还没有进行对照实验,但CBT已被报道对人格解体障碍的治疗有效(Holmes et al.,2005;Hunter et al.,2005)。

小节回顾:

·解离经验发生在解离障碍患者、未患精神障碍者和患多种精神障碍者身上。

·解离障碍是否可作为一种不同的精神障碍存在争议,而其中关于DID的争议最大。

·尽管有支持者,但很少有数据支持解离障碍患者在遭受压抑记忆的痛苦或在治疗过程中这些记忆恢复后其内容是准确的。

·同样也很少有数据支持童年遭受的性虐待和身体虐待是引发解离障碍的常见原因,或是其特定的病原学因素。

应用题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03年,大多数精神障碍的患病率都在不断上升。而有关解离性失忆症和DID的发表数量,从较低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升到20世纪90年代的顶峰后,在2003年又出现了急剧下降(Pope et al.,2006a)。2003年,全球文献中只报告了13例明确的解离性失忆症。对此现象你如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