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变态心理学 » 变态心理学全文在线阅读

《变态心理学》本章小结

关灯直达底部

1.心理疾病的研究可在许多水平上进行,从细胞水平、神经解剖水平到个体或群体水平,再到总体水平。运用所有这些方法研究一种疾病使我们能全面理解其性质和患病过程。

2.在细胞水平,我们可以从进化的角度通过研究大脑来理解心理疾病,包括从脑干(控制基础生物功能)到前脑(控制高级认知功能)。细胞水平研究的新技术包括脑成像(扫描大脑图像)、研究神经递质(细胞间传递电信号的化学物质)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和分子遗传学(识别影响心理疾病患病风险的基因)。

3.心理疾病遗传学研究的长足进步在过去10年一直都是研究前沿。家族研究、双生子研究和收养研究都是行为遗传学研究方法,可使我们确定基因是否在疾病形成中发挥作用。候选基因关联研究、基因组连锁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等是更直接的方法,使我们能真正鉴定与某一特质或疾病关联的基因区域或起作用的基因。

4.个案研究提供了变态行为或其治疗方法的详细细节,能使我们研究比较少见的心理现象,为更大型的研究提出假设。但个案研究无法使我们得出因果结论。个案设计(如ABAB设计、多基线设计)则通过研究单个的人以得出因果结论。然而,这些研究无法将研究结论推广到异质群体,也不强调个体差异的影响。

5.相关研究描述了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然而,由于高度相关的变量彼此之间并不一定有因果关系(即其中一个变量不一定是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原因),因此相关研究不能用来描述因果关系。

6.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受以下因素影响:如何选择被试、研究设计的内部和外部效度和所用测量方法等。不同类型的临床试验都是精心设计的,专门用来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例如,功效研究注重内部效度的最大化和得出因果关系的能力,然而有效性研究则注重外部效度和其在现实世界中的患者及其临床上有更高的适用性。

7.流行病学或总体研究提供了心理疾病研究的病因、过程和结果的鸟瞰式描述。这类研究能使我们了解疾病的患病率(该病在群体中出现的次数)和发病率(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新病例的数量),以及某些小团体是否更可能患某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