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变态心理学 » 变态心理学全文在线阅读

《变态心理学》1.2.3 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

关灯直达底部

在中世纪的欧洲,魔鬼被认为是万恶之源,它们捕获、“俘虏和欺瞒人们的心灵”(Tertullian,in sagan,1996)。在中世纪存在许多生存的挑战(战争、瘟疫、社会压迫、饥荒),人们会为此寻找原因。即便有其他不那么吸引人的解释存在,教会官员也会用魔鬼或巫术来解释这些坏事。由于教会的强大影响,巫术成为解释异常行为的主要理论。在300年里(15~18世纪),在欧洲至少有20万人被指控使用巫术,其中有10万人被处死,女性占80%~85%(Clark,1997)。事实上,许多被指控的人实际上是精神障碍患者(Zil-boorg,1939;引自Clark,1997)。某人一旦被指控为女巫,就会接受审判并被判有罪。对巫术的指控,并不仅限于欧洲国家。“女巫”在17世纪的马萨诸塞是要被处决的。值得庆幸的是,文艺复兴带来了针对科学和教会的新态度,并改善了女巫的状况。然而,在今天外星人绑架的故事(见“证据检验:现代巫术、恶魔和外星人绑架”)里,对超自然现象的相信仍然存在于当今世界。

证据检验 现代巫术、恶魔和外星人绑架

卡尔·萨根(Carl Sagan)在《魔鬼出没的世界:科学是照亮黑暗的蜡烛》(The Demon Haunt-ed World:Science as a Candle in the Dark)这本书中提到的主要原则之一是,尽管我们的社会技术在进步,仍有许多人不理解伪科学、狂热的原教旨主义和科学证据之间的区别。否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相信没有确凿证据的外星人绑架呢?请对比以下两种描述:

女妖屈服于男性并接收他们的精液;恶魔运用技巧以之储存自己的力量,然后,经过上帝的许可,变成男淫妖并将其倒入女性存储库中[St.Bonaventura(1221—1274);cited by Sagan,1996]。

贝蒂和巴尼·希尔宣称他们在1961年9月19日被外星人绑架。贝蒂在一系列噩梦后记起了这次绑架,她声称外星人在自己的肚脐上安装了一个针头。巴尼则相信外星人从自己身上取走了精子做样本(Carroll,2003)。

·事实 几百年来,许多人都报告了神灵探视的案例。

·证据 没有客观科学证据——只有宣称曾被访问者的报告。他们通常都说圣灵或外星人从天而降,因生殖目的而需要人类配合。通常那些报告此类经验的人仅是在催眠状态下才做此报告,他们中很多人的其他行为和信仰也会被认为是不平常的。

·检验证据“也许有一天会有一个UFO或外星人的绑架案,是可证实的,伴随着有力的实物证据,且只可以用天外来客造访来解释。不会再有比这个更重要的发现了。然而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这样的案例,甚至近似的都没有……事实更像哪一种呢:我们正经历大量但通常被忽视的外星人性虐者的入侵,或者是人们正经历他们所不理解的一些陌生内心状态?”(Sagan,1996.)

在中世纪,群体性癔病(mass hysteria)是常见事件,即一群人相信他们受到恶灵影响或附体(与被外星人绑架的想法类似)。其中第一个被记录下来的案例(源于意大利13世纪早期)被称为舞蹈症(tarantism),原因是由于相信被狼蛛(也被称为塔兰图拉毒蛛)叮咬后,如果不快乐疯狂地跳舞的话,会导致死亡。传说的另一个版本是,蜘蛛的叮咬会导致狂热的舞蹈、跳跃或抽搐(Sig-erist,1943)。事实上,蜘蛛咬伤是无害的,人们的反应因集体性癔症被夸大了。另一种形式的群体疯狂是变狼症(lycanthropy),人们相信他们被狼附体。这种想法非常强大,感染的人会表现出像狼一样的行为,甚至相信他们的身体被皮毛所覆盖着。

群体性癔病的发作是有科学依据的。情绪感染(emotional contagion),是指对另一个人的表情、发音、姿势和动作的自动模仿和同步(Hat-field et al.,1993)。当这些外显行为集中出现时,相应情绪也会出现。这些模仿行为是非自控的,但却会影响行为的表现。虽然很多人可能不再相信狼或蜘蛛的咬伤能导致异常行为,情绪感染对行为依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见“证据检验:当代群体性癔病”)。

证据检验 当代群体性癔病

·事实 虽然我们倾向于认为群体性癔病只发生在文明不开化的时代,但其在今天仍时有发生。

·证据 1998年,一位来自田纳西州的老师报告说她在教室里闻到了一股类似于汽油的味道,之后就感觉头疼、恶心、呼吸短促并且头晕眼花(Jones et al.,2000)。该学校进行了疏散。最终有80名学生和19名工作人员也因有该症状而被送往急诊室。当学校重新开放时,有71人因抱怨说有相似症状而去了急诊室。尽管在一场彻底的搜查后,没有任何医学或环境原因被确认。

·检验证据 情绪感染可能是所报告症状的基础的证据包括:

1.症状发生于该校49个不同位置,这些位置中的大多数都拥有完全独立的空气处理系统。

2.有些人报告症状发生于学校以外的地方,在家里或到医院探访时。

3.疾病报告者有以下特点:大多是女性,能更多地观察到其他患病的人,得知同班同学得病的人,报告说在学校闻到一种不寻常气味的人。所有这些因素都与群体心因性疾病发作有关。

·结论 值得注意的是个体确实体验到他们所报告的症状;否认症状的出现是不正确的。关键问题是这些症状的原因是什么。本例同许多其他案例一样,在彻查所有可能的环境因素后,对这种大规模爆发的疾病最可能的解释是,情绪感染造成了心因性疾病的群体发作。

文艺复兴时期(1400—1700)标志着欧洲在精神疾病治疗方面的第二次启蒙。造成这种转变的大部分功劳可追溯到德国医生约翰·韦尔(Jo-hann Weyer,1515—1588)和瑞士医生帕拉塞尔苏斯(Paracelsus,1490—1541)。韦尔是第一位专攻精神疾病治疗的医生。帕拉塞尔苏斯则反驳了异常行为是因魔鬼附体的观点,他认为精神障碍可以遗传而且一些身体疾病有心理原因(Tan&Ye-ow,2003)。

这些针对精神疾病的观点改变的同时也使相应的治疗方法发生了变化。一场通过向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帮助来体现对他们的真正关心的运动开始了,其目标是将精神疾病患者与那些具有犯罪行为的罪犯区分开来(Sussman,1998)。从16世纪开始,精神疾病患者被安置在收容所里——那是被设计用来使他们与一般公众隔离的设施。尽管收容所的开设是基于良好的意图,但很快就人满为患了。因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使收容所变成了仓库,常被称作疯人院。其中最著名的收容所是位于伦敦的伯利恒圣玛利。治疗方式包括监禁(锁链、脚镣、隔离在黑暗的牢房里)、酷刑(冰水浴、椅上旋转、严重限制饮食)和“药物”治疗(催吐剂、泻药和放血)。在伦敦,人们花费很少的钱就能到疯人院参观游览那里的患者(Tan&Yeow,2004)。他们给那地方起名叫作Bedlam[1],用这个词来描述那里的混乱和失控状况。类似的情况也存在于欧洲的其他地区以及后来的北美。

[1]是“Bethlehem”(伯利恒)的缩写。意为喧闹混乱,后也指代疯人院。——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