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 » 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全文在线阅读

《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智力与我方立场信息加工

关灯直达底部

在本章中,我们仅仅讨论了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的我方立场信息加工倾向诸多形式中的几个个例[1]。我方立场信息加工普遍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智商高的人可以对此免疫吗?

我和同事理查德·韦斯特在完成了很多类似于本章伊始提到的福特探险者难题研究之后发现,智力与我方立场偏差程度之间毫无关联。在我们的研究中,智商高于中数水平的被试与智商低于中数水平的被试表现出了相似程度的我方立场偏差。比如说在制造论据研究范式中(“大学学费应该上涨,高等教育成本应该全部由个人承担”),被试无论智商高低,制造的我方立场论据均多于对方立场论据[2]。克莱辛斯基及其同事的研究发现,高智商被试与低智商被试在评估实验中的证据时,会采取相同的偏差方式。为数不多的几个研究发现,过度自信效应与智商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高智商被试的过度自信水平较低。不过,这仅仅是统计学意义上的中等程度相关,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着很多智商与过度自信水平无关联的情况(高智商人群也会出现不合理的过度自信)。

多数旨在证明智商与我方立场偏差无关的研究,采用的是被我和韦斯特称为“自然我方立场偏差”的实验范式。这种范式是人们在没有任何明显的指示或线索提示需要谨防我方立场偏差的情况下,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对情境进行评估。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范式中,被试在实验前不知道自己即将面临我方立场偏差的挑战,研究者也没有告诉他们思考问题时采用多种视角可以降低犯错的概率。如果有这些提示的话,高智商被试更有可能遵循这些提示的建议,减少思维偏差的出现。

在这方面,我方立场偏差的研究发现与上一章框架效应相似,即聪明人只有在被告知该如何做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得聪明。如果你告诉一个聪明人对其理性思维有哪些方面的要求——比如你告诉他们要小心我方立场偏差或是框架效应的影响,然后让他们完成一个会涉及这类理性思维的任务,与低智商的个体相比,高智商的个体会更好地遵循并执行这些理性思维要求。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教育领域中有大量的文献资料都在强调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就是在关注如何避免自然我方立场偏差。根据我们的观察,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很多人在完成批判性思考任务时常常会失败。这些大学生都是经过了层层的测试筛选才进入高校,但是,这些考试工具并没有涉及对批判性思维的测量。理论上讲,批判性思维和理性水平是可以通过考试测量出来的。我在本章中所提到的这些任务,仅仅是用于测量我方立场信息加工的诸多任务的冰山一角。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可用于测评的任务,它们为测量被智力测试工具所忽视的理性思维提供了可能。我方立场偏差,是被智力测验忽视的一个重要认知方面。

[1] 更多我方立场信息加工的研究请参考巴伦等人的文章(Baron,1995,2000;Kunda,1990,1999;Mele,2001;Molden and Higgins,2005;Perkins et al.,1991;Thagard,2006)。

[2] 关注个体差异的研究发现,不同智力水平的被试在福特探索者汽车难题上的表现并无显著性差异(Stanovich and West,2007,2008a)。在制造论据研究范式研究中,智力与任务表现之间也不存在相关关系(Macpherson and Stanovich,2007;Toplak and Stanovich,2003)。在评估范式研究中,发现任务表现与智力之间存在着微弱的相关(Klaczynski and Lavallee,2005;Klaczynski and Robinson,2000;Macpherson and Stanovich,2007)。库恩访谈研究发现,我方立场加工的某些方面与智力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S et al.,2005)。过度自信效应和智力之间存在中度程度的负相关(Bruine de Bruin et al.,2007;Pallier,Wilkinson,Danthiir,Kleitman,Knezevic,Stankov,and Roberts,et al.,2002;Parker and Fischhoff,2005;Stanovich and West,199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