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中的行为心理学 » 生活中的行为心理学全文在线阅读

《生活中的行为心理学》“随和”有度,避免留下虚假印象

关灯直达底部

随和作为一种高境界的处事美德,一直被人们推崇备至。随和,是和人交往最有利的工具,是人际圈中的宠儿和娇子,会使你工作顺手、心情愉快;随和,是一个人拥有高度修养与内涵的表现和升华,是高瞻远瞩,是宽宏大度,更是豁达潇洒……随和是一种美德,是我们人生中一门必修的功课。

所以,很多人处处体现着这一美德:她们处处替别人着想,善于察言观色,所以看起来更有人情味,更有亲和力;他们考虑事情的角度经常是别人会怎么看、别人会不会不高兴、别人会怎么评价自己等等,易形成严于律己的工作作风……

的确,很多人因为这份“随和”赢得了更好的人际关系,但另一方面,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任何事都是过犹不及,如果你过分表现出随和的一面,那就会让人觉得你柔弱、好欺负,那么,在事业发展中,你一定会遇到不小的障碍。

小薇是一家大型公司的公关部助理,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她经常要和公司上上下下的人打交道。她深知在大公司做事人际关系的重要和人言可畏的后果,所以,她为人一向比较随和,不喜欢争执,一开始就和同事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在平时的工作中,她处处留心、谨小慎微,对于同事提出的所有创意和做法都表示赞同,更从来没说过任何反对的话;对每个人,她也都是有求必应,笑脸相迎,从来没有对周围的人说过一个“不”字,生怕得罪了同事或上司,生出什么枝节。

对于自己这样为人处世的方式,小薇本以为算得上是天衣无缝、无懈可击了,不但不会为自己带来麻烦,还会为自己赢得绝佳的人缘,可算是高枕无忧了。

可是,不知为什么,随着时日的推移,她却渐渐地成了办公室里最遭冷淡的一个人,部门里每次讨论什么事情的时候,好像总是忘记了她的存在;同事们有什么聚会,也很少邀请她参加。

对此,小薇感到疑惑和委屈,因为她自感没有做错任何事,反而由于自己对别人有求必应,使自己在无形当中做了许多额外的工作,占用了自己的大量时间。她实在不明白,自己对他们这么好,难道他们一点都不记得,或者就没感觉到?

有一段时间,不知道为什么,同一部门的刘莉老是处处和她过不去,有时候还故意在别人面前指桑骂槐,合作时也有意让她承担较多的工作任务。

虽然小薇对于刘莉的态度有着满腹的不平,不过,她仍然秉持着自己一贯的随和态度,尽量避免和刘莉发生冲突,她觉得既然大家都是同事,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忍一忍也就算了。

直到有一天,小薇由于疏忽忘了把刘莉的工作报告交给经理,这使刘莉对她更加不满,忿忿不平地对其他同事说:“你看小薇那样,真让人觉得虚伪,果然,她为了报复我,连这种小动作都使!”

有个同事赞同地点点头:“是呀,小薇虽然看上去很好说话,跟谁关系都挺好,可却总让人感觉心里不踏实,她似乎跟谁都隔着一层,让人无法信任。”

另一个同事则公正地评价道:“小薇可能也没那么多坏心眼。不过,她确实让人感觉不到她有什么自我,她对什么事似乎都不会有不同的意见,也不会有不同的见解。让人琢磨不透啊!”

……

刘莉和同事背地里说的这番话,恰巧被小薇路过时听到,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正是由于自己过度的“随和”,才使人感觉不到她与人交往时的真诚,从而给人以虚伪的感觉,让人不可相信;更是由于她过度的“随和”,让她虽然没有得罪任何人,但却失去了自我。

显然,小薇这种过度“随和”,反而使自己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其实,有着像小薇这种心理的人为数不少,不仅是一普通人会犯这种错误,更有很多“强人”“以身犯险”,在“实践”着这种错误。有的时候,随和不仅仅意味着好说话,它更意味着迁就别人、没主见。比如,你对同事和上司过度“随和”,那只会给别人一种随便怎样都好的感觉,甚至让人感觉你虚伪,应付他们。这样一来,就不会有同事愿意接近你。当然,这并不是说,你对人就一定要凶神恶煞。随和并不是一种过错,也并不是一点都不可以保留,适度的随和恰恰是打造人际关系的灵丹妙药。当随和已经成为虚假的代言辞,会使我们受到极大的伤害,使我们遭受巨大的损失。此时,“刚性”变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