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知道你不知道的自己在想什么 » 我知道你不知道的自己在想什么全文在线阅读

《我知道你不知道的自己在想什么》你比自己想的更诚实

关灯直达底部

By 琦迹517

经验说:人们总是高估自己的道德水平。
实验说:某些情况下,情绪会帮你成为天使,你太低估自己的人品了。

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你会作弊吗?冷静一想,自己也只是个普通人,坐怀不乱什么的太难了,估计到时候就犯错了。哎,你实在不了解自己。做坏事前紧张的情绪,对后果的担心都会降低你做坏事的可能。你没自己想得那么“坏”。

“0!=?”

假如这是一道趣味数学测试题,只要你凭借自己的能力回答对,你就有机会得到一份礼物,那么你会偷偷地用搜索引擎吗?

你想了想,猜测自己在这种无人知道的情况下可能把持不住,于是诚实地回答“也许会”。

但真正的情况有可能是,也许你不会。没错,继《激情燃烧时,你已不用大脑?》之后,你又一次判断错了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多伦多大学斯卡伯勒分校的瑞马·特珀(Rimma Teper)、迈克尔·因茨里希特(Michael Inzlicht)和伊丽莎白·佩奇-古德(Elizabeth Page-Gould)展开的研究也许能给你又一次误判的解释,他们的研究刊登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上。

作弊实验

在研究中,三组参与者被要求在电脑上完成一个由15个问题组成的数学测试。其中,第一组数学任务组只要答对10题,就能获得5美元的奖励,而且他们被告知,如果在测试进行中不小心按下空格键,测试软件就会出现故障,将正确答案显示在屏幕上,但并不会留下任何能证明你按下过空格键的证据(好吧,研究人员又“撒谎”了);第二组预测组中研究人员也告诉了参与者这个道德两难的处境,然后让他们看完试题后预测自己是否会作弊,大约会作弊几题;而最后一组控制组,则仅仅进行数学测试,并不知道测试软件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所有的参与者都佩戴了电极,用以测量他们的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RSA)、心跳、呼吸的频率和手掌汗液的分泌量等数据。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已经被发现与协调复杂的社会行为有关。这些指数都会随着情绪的加剧而显著增高。

结果很明显,真正面对道德,处境两难的参与者,也就是第一小组,即数学任务组,表现出了最强烈的情绪。“小鹿乱撞”与手心湿透迫使第一组参与者不会“不小心”按错空格键而答对考题……实际上,他们平均作弊率仅有1次,远远低于预测组(第二组)对作弊的预测——5次。而作为对照组的第三组也表现出了“未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的应有淡定,这显示了第一组参与者感受到的情绪波动是只出现在道德两难局面中的。

那为什么上次会高估自己的道德水平,这次却低估了呢?因为我们没法明白情绪对于决策的指导作用,面对作弊诱惑时,你心中内疚的情绪深深地影响着全身,躁动的心脏、潮湿的手掌以及膀胱深处的隐隐作痛都在控诉着,有必要为了一次作弊而遭受这样的折磨吗?不不不!很快,你就败下阵来做了“君子”。

看来,情绪也是防范人类违法犯罪的居家旅行必备,且是人人皆可自产自销的良药啊!

不只是黑,不只是白

如果你还记得前面的那篇文章,你就会很奇怪。两个实验似乎给出了完全相反的两个结论:《怪诞行为学》的实验告诉了我们,“情绪”会让我们变成魔鬼,而瑞马等人的实验则向我们展示,“情绪”也会让我们变成天使。这个结果也许会让那些对本书文章按图索骥生搬硬套的同学产生足以毁灭世界观人生观的打击——“一下说黑一下说白,那情绪到底是好是坏啊?快给个准话,我信你,我信你啊!”

其实,情绪到底会让我们变成魔鬼还是天使,这并不是绝对的。瑞马在上面的研究中也强调,当奖励等外部因素达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新情绪就能战胜内疚从而导致不道德行为。但这一矛盾中却给了我们一个更为重要的“真知”——

情绪在思维与行为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果忽视了它,我们的预期就会与未来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偏差,而人类,却偏偏总是习惯忽略这些心中的“隐形翅膀”,它或者成就你为天使,或者成就你为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