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那些中国人:萨苏笔下的人物传 » 那些中国人:萨苏笔下的人物传全文在线阅读

《那些中国人:萨苏笔下的人物传》“黄埔听训”我在小学经历的变相体罚

关灯直达底部

以我小时候上学的经验,北京的学校,公开体罚的很少,变相的体罚却也不是没有。其中罚站居多——想起解放军对士兵也不体罚,最常见的惩罚是“站军姿”,不禁琢磨这是不是一脉相承的事情。

◎丰子恺:村学校的音乐课

现在“学生不能体罚”政策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出的,当时共产党虽然被称做“土共”,在这种事情上还是很重视人权,蛮先进的。20世纪60年代人称“魔鬼教练”的大松博文到中国教排球,野蛮得很,周恩来总理看他训练看得一头汗,倒吸一口冷气——这大松简直是个法西斯啊!法西斯是法西斯,周总理却没纠正他,就说了一句话——社会制度不同,你可不许打我们的姑娘啊。后来中国女排果然成就斐然,严师出高徒,但是确实没允许教练打人。

大松在日本是打人的,日本教育界原来提倡体罚,甚至通过高年级学生体罚低年级学生建立等级概念,不过近年来受西方影响改变很大。日本人做事叫死理儿,接受某个概念就做得很彻底,受英美教育思想影响,打学生的基本看不到了,但是暴力倾向依然存在,学生带着菜刀来杀同学,又成了某种新的隐患。

想象“土八路”进城搞教育,提出不许体罚,我想有些当老师的可能会挠头——长官同志,这个玉不琢不成器,不打调皮怎么办呢?

或许哪位长官灵机一动,就出了这个馊主意——不能打,可以罚学生站军姿啊!

这一手能把枪林弹雨过来的兵训得服服帖帖,那么学生更不在话下了。

我们小学的校舍是一座庙,教室在二层,原来是个佛阁。——这个学校今天依旧在用这个校舍,就是北京市东四三条小学,只是以前的篮球架子是用两大块功德碑压着的,现在改水泥板了,功德碑让文物部门要走了,说是有历史价值(有东四的朋友说那是咸丰年间的,不是文物部门收走了,是一家有钱的买了个四合院,翻修改造后觉得缺少历史气息,买了这两块碑竖在里面。想想和尚庙的功德碑竖在院子里增加历史气息,多少有些怪异)。

“八路”和老师交流的结果,是我这号习惯“忘带作业”,偷工减料,跟老师抬杠的主儿得经常站到走廊上,“我站在城头观山景”了。对面房顶上长的草是死是活,有没有结籽,我比谁都清楚。

我猜,看见太调皮的孩子,老师们也不是没有想打学生的时候。当时学校里两个体育老师年轻气盛,精力过剩,在院子里练起了空手道。两个老师平时都有外号,小萨看得得意忘形,大喊:“快来看啊,贾猴大战段鸡脖!”

周围的学生哄堂大笑。

结果人家两位不打了,“贾猴”恶狠狠盯着我,半天才说——你到我办公室来。

吓坏了,磨蹭半天才去。

“贾猴”有点儿二百五,琢磨着这位先生莫不是要揍我一顿?

到了地方,这家伙拳头捏得嘎嘎响,最后长出了一口气,说:你,把炉子上的铁壶拿上,去水房给我把水加满提回来……

让学生培养劳动观念,这不算体罚吧。

后来才知道,当时“贾猴”在追求我的班主任童老师,一个两条大辫子的漂亮女孩子。童老师有点犹豫,私下和手帕交说——人是不错,就是有点儿猴里猴气……

话传到贾老师耳朵里,正为这个烦恼呢,碰上我这个不长眼的。看动物世界,这种时期的雄性动物都特别好斗,那么温顺的鹿都逮谁顶谁,贾猴老师能跟小萨讲政策,应该算个了不起的教育人才吧。

后来想想,那解放军站军姿的传统,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原来是从国民党那儿来的。

国民党的老式将领,如胡宗南、黄杰,多有一站几个钟头不待打晃的好功夫,人称“黄埔听训”,那是有历史来头的。原来,建立黄埔军校的时候,军校教育长邓演达是非常重视军人风姿的,经常组织长时间的训话,学生们听训当然都是笔直立正的姿势。最初,时间长了有学生不耐烦乱动,甚至发生过遭到教育长朝天鸣枪警告的事情。这是因为邓教育长认为,连耐心听训都做不到,更谈不到成为合格的军人了。

国共两军同源,共产党的军事将领,也有很多出身黄埔军校,莫非是他们把这个传统带到了解放军中。然后,又传到了北京的学校里。

那俺们罚站就不是变相体罚,而是变相的“黄埔听训”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