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间词话精读:大师笔下最美诗词品鉴 » 人间词话精读:大师笔下最美诗词品鉴全文在线阅读

《人间词话精读:大师笔下最美诗词品鉴》[三十六]

关灯直达底部

美成《青玉案》[苏幕遮]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

|1|

本章品评三篇咏荷佳作:周邦彦《苏幕遮》胜出,因其写出了荷花的神理;姜夔《念奴娇》《惜红衣》落败,因其有隔雾看花之恨。

周邦彦《苏幕遮》究竟如何写出了荷花神理,在本书第二章里已经有过说明,这里不妨专论姜夔的两首词,先从《念奴娇》说起: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词牌下有小序:“予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予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朅来吴兴,数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姜夔客居武陵时,曾与二三好友荡舟游嬉。时间已经入秋,有水面干涸之处,荷叶高达寻丈,遮风蔽日,如同一片树林。在这荷叶林中小憩,不似人间之乐。此时姜夔来到吴兴(今浙江湖州),几度徜徉于荷花丛中,又在夜晚泛舟西湖,为风光绝倒,于是写下这首《念奴娇》。

这首词用语平易,不劳解释,而主题与其说是咏荷,不如说是吟咏自己在荷塘中赏玩的心绪。荷花不是主角,词人自己才是。换言之,词中的荷花完全可以换成杏花、梅花,却不会对整首词的基调造成多大的影响。只要词人逍遥自适、诗酒流连的姿态尚在,是荷花还是梅花究竟又有什么关系呢?

|2|

《惜红衣》是姜夔自制的词牌,顾名思义,是在惋惜荷花的凋零。词前仍有小序:“吴兴号水晶宫,荷花盛丽。陈简斋云:‘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亦可见矣。丁未之夏,予游千岩,数往来红香中,自度此曲,以无射宫歌之。”

吴兴水乡,杨濮在此地为官时有诗说“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宫”,此后吴兴便有了“水晶宫”这个美称。姜夔在夏日往来于荷花盛开的吴兴水面,作了这首《惜红衣》,与先前那首《念奴娇》有相似的情绪:

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试望故国。眇天北。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开篇不写荷花,写的是词人自己的生活:在竹席上纳凉,抚琴读书闲度时光,慵懒地睡去,慵懒地醒来。口渴时“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待瓜果在泉水里降足了温度,取出来以利刀剖分。这一句以“甘碧”为替代字,代指甘甜、碧绿的瓜果,王国维一定不会喜欢这样的修辞。

“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这一句用到杜甫的诗典:杜诗《夏日李公见访》有“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旁舍颇淳朴,所愿亦易求。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杜甫当时僻居城南,无酒可以招待朋友,幸好可以向邻家借酒,邻家隔着墙头递来浊醪,杜甫便与客人展席畅饮。姜夔这里以“城南诗客”自况,羡慕杜甫尚可以向西邻借酒,哪似自己这般离群索居,无人问讯。“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越发觉得寂寞,听蝉声在高高的柳枝上长鸣,仿佛在预告着时序将变,秋风将至。

上阕并无半字言及荷花,直到下阕才有“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如虹的拱桥,水边的堤坝,鱼儿嬉游的水波,醉人的花香,这一切多美,而荷花已经凋谢过半了,夏日的风光很快就会被秋风扫尽。一丝伤感中,于是“维舟试望故国。眇天北”,系舟登岸,遥望北方故国,泛起无限的愁绪。“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若能与故国美人一同消磨在这夏日荷塘里该有多好,可惜南北悬隔,伊人不再,时序将换,不知道秋天能否在此相聚,能否一同吟咏这荷塘的秋色。

|3|

以咏物词的标准衡量,姜夔《惜红衣》确实并未写出荷之神理。若将词中的荷花换成江蓠薜芷,并不会使全词减色。从这层意义而言,王国维的论断切中肯綮,周邦彦《苏幕遮》确实写出了荷之神理,姜夔《念奴娇》《惜红衣》确实只如隔雾看花。

但是,只要我们换一个标准,将狭义的咏物标准换成广义的咏物标准,就会得出全新的结论。不妨看一下陆游的名篇《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词显然也不曾写出梅之神理,说它是咏菊亦未尝不可。但它并不会因此而降格为二流作品,因为它在借梅花而咏人格,得或不得梅之神理又有何碍呢?姜夔《念奴娇》《惜红衣》未尝不是如此,荷花在词中只是一个引子而已,词人的眼光与心意又何尝真的系在荷花之上呢?

康熙年间,朱彝尊携一部手抄本《乐府补题》来到京城,蒋景祁为之雕版印刷,因此掀起清代咏物词的一场高潮。《乐府补题》是宋元之际十四名南宋遗民词人咏物词的一部合集,以五个词牌分咏五物,以隐喻晦涩的曲笔抒发故国哀思。其实这才是咏物词的主流。咏物未见得真是咏物,总有一些比兴寄托“超然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