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袁隆平:中国神农的世界传奇 » 袁隆平:中国神农的世界传奇全文在线阅读

《袁隆平:中国神农的世界传奇》精神,战无不胜的法宝

关灯直达底部

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那株鹤立鸡群的“希望之稻”并不是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助力器,反而让他尝到了失败的痛苦滋味。一个平凡的人若是面对失败,满世界都是挥之不去的灰暗,可是袁隆平却在失败的滋味中,发现了这株杂交水稻,一个别人无法察觉的优势……对他来说,那株“失败之稻”是他人生的一级台阶,一个路标,一盏航灯。

好比是两万五千里长征,有的人悲观失望,可是有的人从迈开第一步开始,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很显然,袁隆平就是后者。不管是精神会餐,还是那场关于红薯的饕餮盛宴,袁隆平都是一个坚定的践行者,他嘴里发出的声音,始终是个双音节,那就是向前,向前,向前!

茅盾先生在他的《蚀·幻灭》一书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既有希望,就免不了有失望。

在第二年春天,袁隆平将这颗稻穗结下的1024颗稻种全都种到了实验田里,一千多株稻种,就是一千多个希望。袁隆平几乎天天泡在稻田里,灌水施肥,灭虫除草,一有闲暇,便拿起记录夹,将稻苗各个阶段的生长特性,准确及时地记录下来。

袁隆平看着稻子,就好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心里充满了欢喜和希望,稻田繁重和单调的劳动,在他看来,都已经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了。他是多么希望自己种在实验田的稻子能够茁壮成长,开花吐穗,结出一粒粒又黄又大、能够给稻农带来高产的稻种来啊。

如果水稻真的能够亩产千斤,那将家家仓廪充实,娃娃们碗里的食物不再是红薯粥,而是香喷喷的白米饭,他们可以尽情地吃,不再担心饿肚子,孩子们可以在阳光下尽情地玩耍,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妙和谐的图画啊!

一转眼,袁隆平实验田中的水稻就到了抽穗的时节,可是这片“不争气”的禾苗抽穗早晚不同,高低参差,根本没有它们的“父本”水稻伟岸挺拔的英姿,一幅东倒西歪的“败家子”形象。

袁隆平失望地坐在田埂上,他用手抚摸着虽然不成功,但也浸透着自己辛劳汗水的稻穗,他的心中,有一百个声音,有一千个呼喊,都在问着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袁隆平在田梗上,一直坐到了日落西山,他的脑袋想得都快要炸裂了,可还是没有想通自己实验田中的稻子无法继承“父本”水稻优势的原因,最后还是“咕咕”作响的肚子把他的思路拉回到了现实。

袁隆平在田埂上费力地站起身来,他拖着因为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变得无力的身躯,来到了学校后坡的菜园。他脱下外衣,用手挖出了二十多块还未完全长成的红薯,放到了外衣上,然后顺手又拔了几个大白萝卜,这才向自己的单身宿舍走去。

同校的教师李国文正在宿舍的门口焦急地等着袁隆平。袁隆平种植的水稻抽穗不理想,育种工作宣告失败的消息李国文已经知道了,他看着袁隆平摸黑回来,正不知道如何讲几句安慰的话呢,然而袁隆平却洒脱地说道:“国文,你来得正好,今天晚上,咱们俩来个大聚餐!”

李国文也是很长时间没有吃过饱饭了,他接过袁隆平手中的萝卜,一边用水洗,一边说:“隆平,你的稻子……”

袁隆平一挥手,说:“失败了不气馁,找到原因从头再来就是啦!”

不大一会儿,红薯和萝卜就被洗净切块,放到了两个柴火炉子上的洗脸盆中,随着炉中柴火的熊熊燃烧,脸盆中的“美食”就开始“咕嘟嘟”地冒出了香气。

袁隆平和李国文开始吃那盆红薯,刚吃了几块,袁隆平为了排遣不佳的心情,就给李国文讲起自己最喜欢吃的两道川菜——鱼香肉丝和麻婆豆腐。

鱼香肉丝是川菜的代表作,以细猪肉为主料,配以冬菇、木耳,以四川特有鱼香调料,软炒烹制而成。此菜色泽深红,咸甜酸辣兼备,真可谓鱼香鲜味浓郁,口味十分别致。

麻婆豆腐在川菜中更可说成是点睛之笔,该菜虽然是由豆腐制成的,但其特色在于麻、辣、烫、香、酥、嫩、鲜、活这八个字,气味芳香、香热麻辣、口感嫩滑,那是最开胃下饭的一道菜了。

袁隆平浑身上下,充满了乐观主义的精神,他管这种绘声绘色地描述美食,叫作精神聚餐,果然,伴着这两道“没影儿”的美味川菜,一盆红薯很快就见底了。

袁隆平用手一指那盆犹自冒着热气的白萝卜,说:“李老师,接着吃!”

李国文却摇头连说:“袁老师,我真的吃不下去了!”

袁隆平说:“我再给你讲一道湘西好菜,你就有食欲了!”

葛根粉在湘西虽然是很常见的东西,可是袁隆平却深谙蒸制之道,先把葛根粉倒入盆中,接着加水慢搅,然后将其撮成丸子,下油锅一炸,那滋味,简直赛过太上老君炉内的九转仙丹。

虽然袁隆平描绘的葛根粉丸子异常美味,可是两人真的已经吃饱了,就在他们商量着如何处理这盆白萝卜的时候,农校20班的全永明踩着灯光走了进来。

全永明傍晚赶过来,也是安慰袁隆平来了。不用想,这盆白萝卜最后就都进了全永明的肚子了。

袁隆平看着全永明吃得连打饱嗝,他脑袋中拥堵的思路忽然贯通,他猛然起身“啪”地一拍桌子,说:“我种的水稻虽然失败,可是从另一个角度,反而证明我是成功的!”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纯系品种是不会分离的,可是出现性状参差的分离,就说明那株“鹤立鸡群”的水稻,是一株杂种。换句专业的话讲,就是一棵“杂交水稻”。

很多水稻遗传界的权威都说杂交优势只在异授粉的作物中存在,这株“杂交水稻”,不就是自花授粉作物中同样存在着杂交优势的最好证明吗?

失败是成功之母,袁隆平经过总结失败经验后,更是坚定了杂交水稻具有优势的判断!

三人之行,必有我师。袁隆平在埋头实验的同时,也不忘向前辈请教。1962年,他自费来到北京,拜见了鲍文奎先生。鲍先生当时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研究员,早年毕业于美国著名的加州理工学院,而长期在那里担任生物系主任的正是摩尔根。

鲍先生思想开明,他不仅鼓励袁隆平要大胆探索,而且告诉他实事求是才是做学问的态度。袁隆平在鲍先生的帮助下,得到了在农科院的图书馆中博览国外的水稻专业杂志的机会,杂志上有不少国外关于遗传学的热点问题,以及有关杂交育种的实际进展等的最新情况,这次来北京真是不虚此行,袁隆平感觉收获蛮大,培育“杂交水稻”的信心也更坚决了。

漆黑的黎明前夜,“杂交水稻”就好像是一颗高挂天际的启明星,已经开始对袁隆平眨起了妩媚的眼睛……

TOP